隨著全國碳市場建設逐步擴容深化碳價或將持續走高
隨著“能耗雙控”升級到“碳雙控”,“十五五”期間,將建立重點行業和區域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控制制度,中國碳市場交易機制面臨改革創新的迫切需求。這一轉向預示著全國碳市場將在未來幾年實現更大規模和更廣泛的覆蓋,也將推動企業減排意識和行動的加強。
隨著全國碳市場建設逐步擴容深化,業內普遍預計,碳價還將持續走高。復旦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碳價指數顯示,2024年4月,全國碳配額的買入價格指數為199.29點,上漲11.47%;賣出價格指數為191.15點,上漲10.49%;中間價格指數為195.01點,上漲10.96%。
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此前發布的《中國碳市場回顧與展望(2022)》預計,到2030年底,全國碳市場配額成交均價預計突破200元/噸。在武漢召開的中國
碳金融高峰
論壇上,武漢大學團隊與國家能源集團聯合利用計量經濟學、神經網絡、機器學習等手段,預測到2030年,碳價格將提升為130元/噸~200元/噸;到2050年,碳價格將逼近1000元/噸關口;到2060年,碳價格將沖上2000元/噸?!吨袊际袌鼋ㄔO成效與展望(2024)》預測,“十四五”期末,全國碳市場配額成交均價預計突破105元/噸;“十五五”期間,預計突破200元/噸;到2030年底,CCER成交均價預計上升至150元/噸。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在CCER簽發重新啟動的背景下,全國碳市場接下來的走向也受到更多關注,對碳價影響巨大。
總體上看,未來碳交易價格能否大幅上漲取決于多因素的相互作用。若受政策推動、市場需求、社會意識和技術進步等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碳排放權的供給緊張,碳交易價格可能會大幅上漲。然而,這也依賴于全球經濟、政治和社會的復雜變化,因此,預測具體的價格
走勢仍然具有挑戰性。
非常確定的是,碳市場對鋼鐵行業的影響深遠且巨大,需要提前準備與充分應對。
下一步,國家優先考慮把氧化鋁、水泥、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是有數量基礎的。這3個行業占到全國碳排放總量的25%,加上電力行業的45%,全國碳排放總量的70%就納入到了全國碳市場,可最大化地發揮碳價的激勵作用,確保以最低的成本實現“雙碳”目標。
外部綠色貿易環境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從減少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影響角度,要把歐盟CBAM覆蓋的行業作為優先級予以考慮。CBAM初期將對我國水泥、鋼鐵、鋁、化肥、氫等相關產品出口帶來綠色壁壘與風險。長期來看,產品覆蓋范圍將會擴大至EU-ETS(歐洲碳排放交易體系)所有行業。因此,市場擴圍不僅能有效應對國際貿易壁壘,也將提升我國在國際碳定價領域的話語權。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那么,鋼鐵企業如何有效準備并從容應對呢?
第一,切實加速碳排放水平降低。要將碳排放管控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內容,將內部工序碳成本概念融入企業生產決策各環節中,并完善各部門職責。加快實施極致能效改造與能源轉型,應該成為當下鋼鐵企業減碳的優先工作;加快推進先進低碳技術研發及示范,布局開展前瞻性、系統性、戰略性低碳技術研發。
第二,加強碳排放數據管理。首先,夯實“碳雙控”基礎能力。完善碳排放數據統計核算體系,統一規范碳排放強度與總量核算范圍、口徑、方法,實現“碳雙控”目標指標的跟蹤評估。其次,推動碳排放管控數智化升級,研究建立基于工業互聯網的企業碳排放全過程智能管控與評估
平臺,為應對“碳雙控”提升軟硬件基礎能力。最后,加強建立企業內部數據質量控制體系,確保數據質量完整真實準確。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第三,研修掌握市場規則。配置專業人員負責碳排放數據管理、定期的數據報送、年度排放報告編制與減碳潛力分析。加強對CBAM相關政策的跟蹤和了解,明確數據信息報送的具體技術規則、流程與應對之策。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