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氣候變化國際話語權
全球碳交易體系發展離不開中國碳市場的健康發展。
對于推進中國碳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融合,王金南認為當前難度比較大,畢竟碳市場價格差距太大了,而香港可以借助自己的國際前沿和國際金融優勢,發揮聚集人才、創新碳市場金融和綠色低碳科技新動能,全面與內地產業部門、研究機構以及碳市場
平臺密切合作,在全球的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做出貢獻。
中國碳市場將成為中國引領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平臺。目前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已建成相對成熟的碳市場體系,通過碳市場與世界各國建立氣候合作交流平臺,以
碳減排信用體系為紐帶,加強技術、方法、產業、金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另一方面,提高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話語權的任務日趨緊迫。
歐盟建立了碳邊境調節機制,旨在避免歐盟內部因嚴格的氣候政策導致高碳排放產品轉移到歐盟以外生產并在未采取同等強度減排措施的國家進口至歐盟的情況發生,這意味著中國出口到歐盟的上述產品將面臨額外的碳成本負擔。
王金南介紹,該機制在初期將對中國水泥、鋼鐵、鋁、化肥、氫等高碳排放行業的產品出口產生影響,長期產品覆蓋范圍歐盟排放交易體系所有行業,將對中國相關產業產生深遠影響。另外,國際航空碳抵消和減排機制設定的減排目標也會限制中國國民航業的發展。
“碳市場擴圍有望有效應對國際貿易壁壘,也將提升我國在國際碳定價領域話語權。” 王金南表示。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