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TIME報道,總部位于首爾的氣候倡導組織Plan 1.5的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2年,韓國十大控排企業出售了近2200萬噸
碳配額,賺取了4750億韓元,約3.57億美元的利潤。在國家排放交易計劃的前八年,交易的配額量相當于韓國2022年總排放量的6%左右。這一揭露引發了關于限額與交易制度有效性的爭論,該制度旨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批評者認為該制度未能激勵重大環境改善。
韓國是亞洲最早啟動
碳排放交易體系的國家之一,但它未能鼓勵工業污染者減少污染,因為提供了過多的配額,其中大部分是免費的。該分析進一步向政府施加壓力,要求其改進該計劃,該計劃是該國承諾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18年水平減少40%的核心支柱。
Plan1.5項目主管Kwon Kyungrak 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韓國的排放交易計劃未能實現其主要目的,即讓碳密集型企業為其排放付出代價。2030年的分配總額應比目前水平減少約30%,否則該計劃將繼續成為這些公司的賺錢工具。
該組織表示,該國最大的排放企業浦項制鐵在2022年仍有未使用的碳配額,因為臺風擾亂了其鋼鐵生產,導致排放量減少。韓國最大的鋼鐵制造商當年通過銷售碳配額賺取了311億韓元,但在2021年購買了價值213億韓元的配額。近期,韓國的碳配額
價格下降了約43%,至每噸9,130韓元,約6.86美元。
政府于上一年10月曾表示,在與利益相關方協商后,計劃加強收緊排放配額總量的設定,以加大對企業減排的激勵。
專家認為,以下情況下,碳排放交易計劃的實施效果最好,包括環境或公共衛生問題發生在一個相對較大的地理區域;造成排放問題的排放源有很多;排放可以持續準確地測量。而有效設計的碳排放交易計劃ETS提供將提供:
1. 環境確定性,由總體排放限制建立目標。
2. 個別排放源根據自身需求量身定制合規路徑的靈活性。
3. 激勵效率和創新,降低實施成本。
4. 鼓勵盡早減少污染,剩余配額可存放或交易。
5. 加強減排、跟蹤和報告排放的主體責任。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