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湖北
碳市場控排企業武漢三鎮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武漢控股公司)購買了來自
碳市場之外的2家企業的碳普惠減排量7609噸,用于抵銷其部分
碳排放量。這是湖北
碳交易市場成立以來的第一單碳普惠交易。武漢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樹表示,此舉將加速武漢市碳普惠體系的建設,為企業或個人的減碳行為“加油”。
據了解,此次交易的碳普惠減排量來自兩個項目,分別是武漢格林美城市礦產循環產業園光伏發電項目和武漢日
新能源的分布式光伏項目。經第三方認證機構審定、核查,兩個項目的碳普惠減排量共計7609噸二氧化碳。兩家賣方公司稱,這是一筆“意外之財”,將極大地刺激他們加快建設更多的光伏發電設施。
購買方武漢控股公司生產安全部工作人員袁正陽介紹:“根據以往的碳排放核查數據,我公司每年都有一定的缺額需要從碳交易市場上進行購買補充。此次交易不同于以往,是購買的第一筆碳普惠減排量,有助于碳普惠的推進,意義更為重大。”
湖北碳市場于2014年開業,是全國最早的碳交易市場之一,目前共有300余家企業入駐交易。這些企業的綜合能耗在1萬噸標煤以上,碳排放量較大。2021年7月,全國碳交易市場開市,首批入駐企業為發電行業重點企業?!?/div>
據了解,目前中國的碳市場主要有三類,一是全國碳市場;二是地方碳市場,包括湖北、
北京、上海、廣東等9個;三是碳普惠市場,主要參與者是中小微企業和居民,通過多種方式實現
碳減排,比如企業更多使用新能源、個人少開車多坐地鐵,從而獲取相應的碳普惠減排量。
在沒有碳普惠體系的情況下,企業和個人的低碳生產生活行為沒有被開發為碳資產和進入碳市場交易的渠道。
今年4月以來,武漢市相繼出臺加速碳普惠體系建設的政策措施。
此次交易歷經核查、登記、轉讓等程序,實現碳普惠減排量的變現。
對于眾多的中小微企業和居民,碳普惠變現也是一件喜事。今后,自己的碳減排行為一旦經過認證,就可以入市交易,讓
綠色行為變成金色收益。
劉樹介紹,碳普惠的快速推進是我國實現“雙碳”戰略的重要舉措之一。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