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衍生品:穩妥推進排放權期貨
全國碳市場運行初期存在的市場流動性不足、價格信號失真等問題,從宏觀層面可歸咎于制度框架不全、交易約束嚴格,從微觀層面,企業自身的交易策略和風險偏好使得問題加劇。具體表現為:
一是企業碳交易原始動力來自控排企業履約清繳前的配額短缺或過剩,在有儲存機制時,配額盈余企業能夠繼續保留配額以供后續年份使用。當市場流動性充裕時,企業可以將剩余配額變現以緩解短期資金壓力,而后在履約前買回配額。然而,地方試點碳市場尚未證明長周期內充足的流動性,企業往往擔心賣出的配額能否買回,或者買回的成本是否過高。
二是生產型企業往往是風險厭惡型的,當市場極度缺乏流動性時,企業無法以合理成本及時獲得配額以完成履約清繳,往往會采取不參與交易的保守策略。對于有一級市場的地方試點碳市場,如果政府有償發放配額的預期明朗,企業大概率會選擇在一級市場中購買短缺配額。因此,即便配額總量足夠大,現貨市場也難以解決無剛需的政策產品在交易中價格發現和風險規避的根本問題。
借鑒歐盟經驗,積極穩妥構建碳衍生品市場是改善上述問題的有效舉措??嘏牌髽I和其他存在碳風險敞口的企業,可以利用碳衍生品來管理
碳價波動風險。投資者依靠碳衍生品價格信號,評估其投資組合中的氣候變化風險,分配資本,以從能源轉型機會中受益。此外,衍生品市場通過提供有關碳資產的前瞻性信息,在提高市場透明度、價格發現和市場效率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有助于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目標,并向決策者提供有關
碳價監管的有用信息。因此,有必要積極穩妥推進碳排放權期貨等衍生品的上市。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