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創造條件盡早實現“雙控”轉變
《中國電業與能源》:為何要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國家在這方面有什么考量?
王志軒:能耗“雙控”是在“十二五”期間提出的。“十二五”時期,可以說是我國環境、資源與發展等方面矛盾相對集中的一個時期。2011年,我國霧霾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為加快我國大氣污染治理,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于2012年2月開始實施,從此也拉開了我國大氣治理的新序幕。隨后,國家大氣污染防治的“氣十條”“水十條”相繼發布。當時,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能源消耗與環境污染之間的矛盾開始凸顯,而對能源消費總量與強度進行控制有利于改善環境質量、減少能源消費。我國能源消費以煤為主,控制住能源消費強度,污染物自然就能控制住。
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是一種倒逼機制,發展是需要能源消費作為支撐的,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為抓手,可以倒逼各地調整產業結構,改變粗放的經濟增長模式,進而從多方面入手來抑制各個地方能源消費量的上升。而能源消費強度控制是一種效能手段,體現出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上的技術進步。既體現國家對于能耗的約束性,也從另一方面促進了環保技術的發展。
在能源消費總量控制中,也出現過一些問題。如在五年的考核期限將要結束之時,個別地方如果完成不了指標,便讓“用煤大戶”——煤電企業減產、少發,尤其是五年規劃期末正趕上迎峰度冬,與民生保障產生了沖突。還有,推進以天然氣替代煤炭時,一些地方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給民生和經濟發展帶來一定影響。2018年,有十幾個省份能夠完成能耗強度指標,但能耗總量指標沒有完成。
隨著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時期,我國
節能減排工作明確了以降碳為重點的戰略方向。從2020年“雙碳”目標提出,到去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
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國務院頒布了《2030年前碳達峰方案》,對“碳”的控制作出了頂層設計,明確提出了由能耗“雙控”過渡到碳排放“雙控”。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
會議首次提出,需要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其中要義不言而喻。“轉變”表明萬事俱備,“盡早”意味著箭在弦上。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