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能效提升機會在工業行業
擴大碳市場覆蓋范圍非常重要,這是與會專家的共識。據介紹,溫室氣體排放現狀顯示,電力行業和工業行業排放各占40%,而在減排措施中,能效提升扮演重要角色?,F行碳市場主要將火力發電行業納入,只是經過過去近二十年機組技術改造,煤電機組能效提升潛力有限,更多提高能效的機會在于工業行業。
能源基金會工業項目主任何平指出,研究發現,要實現
碳中和目標,中國的工業二氧化碳排放要在2015年的基礎上下降95%,而以鋼鐵、水泥、有色、化工這幾個行業為代表的高耗能行業在其中的綜合減排貢獻占到三分之一。
“實現工業部門碳達峰和碳中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路徑的協同,包括結構調整、能效提升、減量化和替代能源。短期內,調整工業結構和提高能效將是未來10—15年中國工業低碳轉型的重要方向,而能源替代等新興技術的應用將在更長的時間發揮作用。”何平說。
不過,與會專家也認為,擴大碳市場覆蓋范圍不能操之過急,應尊重客觀事實、循序漸進。
“生態環境部對擴大碳市場覆蓋行業的原則是‘成熟一個,批準發布一個’。碳排放交易市場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目標,是一個循環漸進的過程。我們需要綜合考慮減排和發展和諧演進的關系來推進碳市場建設,從而更加有效地發揮碳市場的功能。在減排和發展兩者同步適應的情況下,逐步擴大行業覆蓋范圍,對碳市場來說是一種健康、合理的發展路徑。”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副總經理陸冰清表示。
行業未做好進入碳市場準備的同時,碳市場擴大覆蓋范圍所需機制也有待完善。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碳市場部副總經理陳浩認為,推進工業行業的碳排放管理還需要重視政策銜接問題,避免給企業帶來多重管控。“國家層面除了碳排放交易外,還在推進用能權交易和綠色電力交易,但這幾塊不同的環境權益政策尚未有效銜接。目前,已經有政策提出能源雙控向碳排放雙控的轉變。那么,碳市場在擴容的過程中,如何處理好多部門政策的銜接問題,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多重管控,減輕企業受到的環境規制影響,是我們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
另外,尚未重啟的
CCER制度也有待完善。“
CCER制度自2017年暫停后還沒有重啟。如果CCER制度能夠完善起來,再把這些行業逐步納入,對于整個碳市場從強制到自愿抵消的補充機制都是比較好的。”陳浩分析。
陸冰清指出,雖然目前全國碳市場只納入了電力行業,但擴容工作一直在持續推進。“擴容”不僅包含覆蓋行業范圍的擴大,還包括交易行為的多樣化。“全國碳市場到目前為止才啟動200多天,還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市場,我們應該相信它能穩健有序地成長。未來我們希望通過豐富主體,增加產品和推動控排企業更好地管理碳資產等多重路徑,利用好碳市場工具,促進碳市場的平穩、持續、有序發展。”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