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碳價覆蓋面
當下,全球有許多國家正在通過征稅、ETS或限額交易(cap-and-trade)體系來幫助實現他們的氣候目標。
以ETS為例,這是一個基于市場的
節能減排政策工具,排放者可以交易排放單位以滿足其排放目標。納入
碳交易體系的公司每排放一噸二氧化碳,就需要有一個單位的碳排放配額。
報告稱,歐盟在過去的一年中不斷向碳邊境調節機制過渡,加拿大和英國也正在探索類似的機制選項。
為落實歐盟
綠色新政及2050年“
碳中和”目標,歐盟此前推出了新版的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國家援助指南,主要調整包括三方面:一是縮小國家援助產業清單范圍。國家援助的范圍將集中于少數受到“碳排放量轉移”沖擊嚴重的行業,具體包含10個行業20個子行業(此前為14個行業7個子行業);二是設定合理援助標準,將國家援助上限從85%下調為75%,并排除對非能源環保型產能的援助;三是將援助與企業“降碳”努力掛鉤。例如,企業需遵守能源績效審計建議等。此外,根據歐盟《中小企業可持續及數字化發展戰略》,符合相應條件的中小企業將豁免上述限制。該新指南已經于2021年1月1日正式生效。
同時,報告還顯示,自2021年以來,已有4種新的碳定價機制投入運行:一種在烏拉圭,另外三種在北美地區(分別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新不倫瑞克省及美國俄勒岡州)。以色列、馬來西亞、博茨瓦納則宣布了制定新的碳定價政策的計劃。
在國際合作方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貿易組織(WTO)正在倡導提出一個國際碳定價下限。一些國家已加入“國際氣候俱樂部”,美國和歐盟擬議的《鋼鋁貿易碳基部門安排》就是一個例證。這些方法可以加強國內對碳交易的支持,防止碳泄漏,并鼓勵超越國界的減排。
報告顯示,在過去的一年中,一些碳稅的價格達到了迄今為止的最高水平,而政策改革、預期變化、投機性投資興趣和更廣泛的經濟趨勢,特別是全球能源商品市場的形勢,共同推動了ETS價格的飆升。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