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電價與碳價間的聯動機制
正是由于并沒有非常成功且適合中國的先例可供參考,全國碳市場處于一邊建設一邊摸索的狀態。文亞指出,目前全國碳市場還存在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具體來說如路徑設計、指導性文件的法律位階較低以及配套機制設計等方面都有待進一步完善。
相較于我國本身在碳排放量方面較大的基數,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認為,目前全國碳市場的交易量還是相對較少。雖然目前與之前地方試點的碳價水平相當,但碳價格還處在相對較低的水平。
“僅就目前唯一被納入的電力板塊來講,如果仍然保持現在的電價機制,那么碳價就很難形成與之相應的聯動。”林伯強表示。
有關部門已經在嘗試逐步進行一定的電價改革。10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
會議明確指出,在保持居民、農業、公益性事業用電價格穩定的前提下,將市場交易電價上下浮動范圍由分別不超過10%、15%調整為原則上均不超過20%,并做好分類調節,對高耗能行業可由市場交易形成價格,不受上浮20%的限制。
雖然上述規定是基于9月以來電力、煤炭供應緊張、多地拉閘限電的背景提出的調控措施,但在
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陳志斌看來,“市場交易電價上下浮動范圍調整為原則上均不超過20%”的提出,對于打通碳價與電價之間聯動機制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起點。并且對于一些高耗能產業來說,浮動還可能更高。“目前大家并不熟悉碳市場價格如何與電價掛鉤,未來如果真的能夠形成一個比較靈活的市場化定價機制,那就可以走向更加嚴格的配額分配機制。”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