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碳市場穩步走未來更待“活水來”
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一經啟動就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據了解,我國碳市場建設起步于地方試點。2011年10月在
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深圳7省市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地方試點工作。2013年起,通過試點碳市場陸續開始上線交易,有效促進了試點省市企業溫室氣體減排。試點市場覆蓋了電力、鋼鐵、水泥20多個行業近3000家重點排放單位,到今年6月,試點省市碳市場累計配額成交量4.8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成交額約114億元。2017年末,經國務院同意,《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印發實施,要求建設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碳排放權交易是將二氧化碳的排放權當作商品在市場上進行
買賣。目前全國碳市場試點的
碳交易產品有兩種:一是碳排放配額,二是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
CCER)。配額是國家分配給重點排放單位指定期內的碳排放額度,是碳排放權的憑證和載體;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是通過第三方核證以后所產生的減排量。
“依托全國碳市場,相關方面可為行業、區域綠色低碳發展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投融資渠道。”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通過構建全國碳市場抵消機制,還可以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助力區域協調發展和生態保護補償,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和消費方式。(宗禾)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