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長賴曉明表示,將努力建設全球最大的碳現貨市場,建成全球
碳交易中心,積極發展多層次
碳市場,形成有全球影響力的碳定價中心;加快推進
碳金融創新,推動金融機構、金融產品與
碳市場的深度融合,積極發展低碳
綠色金融和氣候投融資。
上海證券報周三援引對賴曉明的專訪并稱,明年將重點推動兩大工作:一是盡快提市場升規模;二是在碳金融方面開展相應的探索,推進產品創新;在相關主管部門批準后,將推出現貨和非期貨類的衍生品,比如遠期交易,掉期交易、掉期互換等衍生品。
他并稱,相關部門正在穩步推進擴大碳市場覆蓋行業范圍有關工作。目前,建材、有色等行業正在開展
碳排放交易相關研究準備工作,預計可能推進較快。
“總體上來講,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設目前還屬于起步階段。整體運行平穩有序,配額
價格波動合理,單日成交量屢創新高。”他說,不過和國際市場尤其是歐盟市場相比,我們的市場結構還是比較單一,還存在一些結構性不足,需要進一步完善。
他并稱,接下來全國碳市場還是有很多難題要去克服,還有很多具體的創新工作要去做。比如說,將擴大交易主體、引入投資機構;要盡快把其他控排行業納入進來;要推出衍生品,發展一個多層次、多產品的市場。
他同時表示,還要進一步完善配額分配機制,建立一級市場。目前碳排放配額分配采取免費分配的方式,可以研究一定比例的有償分配配額的
拍賣方式。同時,還可以考慮建立與市場相應的調節機制,如參照歐美市場的做法建立市場調節機制等。
從市場性質來講,還計劃把市場從現在單一的
履約型市場,進一步發展成具有投資價值,具有金融屬性的復合型市場。這樣的市場將既有
履約功能,能服務控排企業;又有投資價值,具備一定的金融屬性,能幫助企業、投資人等進行風險管理等。
此外,除了碳排放市場,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
CCER)市場也備受市場關注。“目前國家正在積極籌備重新啟動
CCER項目的備案和減排量的簽發,全國CCER市場有望于明年重啟。“他稱,希望全國CCER市場和全國碳市場能進一步融合,更有效率地推動全社會減排,助力國家“雙碳”目標落地。”
報導并引述賴曉明的話稱,圍繞全國碳市場建設服務,在服務好控排企業和各類交易主體進入市場、參與交易的基礎上,也希望和一些機構形成市場服務方面的合作。隨著未來越來越多的交易主體入市,服務的能級越來越高,交易所需要各地相關機構合作,共同為市場主體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