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碳交易試點與全國市場并存
早在2011年,國家發改委選擇
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深圳7個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2016年,福建碳市場啟動。目前,全國共有8個地區在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各試點碳市場累計配額成交量約為4.3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累計成交額近100億元。
由于各試點碳市場規則不統一、政府干預程度不一、
碳配額價格差異較大等因素,建立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已迫在眉睫。
生態環境部發布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規定,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重點排放單位,不再參與地方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市場。
隨著全國碳市場即將啟航,地方試點市場將何去何從?
“上海區域市場現有發電企業將直接劃入全國碳市場,全國性市場和現有地方試點市場將并存。”劉杰表示,在全國碳市場啟動后,對區域碳市場確實將產生一定的分流作用,但目前區域碳市場行業范圍和主體門檻較全國碳市場而言均更廣泛,未納入全國碳市場企業可繼續參與區域碳市場,通過市場化方式進行
碳管理。
“在首批電力行業啟動交易后,八大重點行業的企業將逐步從試點市場劃入全國碳市場。”湖北碳排放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全國碳市場啟動后,尚未被納入全國市場行業的企業將繼續在試點市場進行交易。目前,湖北碳市場有十幾個行業的企業繼續在區域市場里運行。
事實上,各地試點市場在做好對接全國市場的同時,正積極謀求改革創新與轉型發展。
“國家統一碳市場正在逐步建立,現有區域碳市場加快改革與創新勢在必行。”劉杰表示,上海碳市場在服務好區域內現有碳排放交易工作的同時,在碳金融方面做出很多新探索,比如推出配額質押、
碳基金、碳信托,以及借碳業務、碳遠期產品等。地方先行嘗試,可為全國碳市場提供成熟經驗。
北京
綠色交易所董事長朱戈表示,北京碳排放權交易試點自2013年11月開市以來,已平穩運行七年有余,初步建立起“制度完善、市場規范、交易活躍、監管嚴格”的區域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北京碳市場將不斷總結完善試點工作經驗,為全國碳市場建設和發展持續提供有力支撐。北京
綠色交易所將全力推進自愿減排交易
平臺建設和綠色金融發展工作,為通過綠色金融服務北京市和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愿景目標貢獻
平臺力量。
湖北碳排放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加快推進全國碳市場注冊登記平臺建設工作,搭建“湖北低碳產業綜合服務平臺”,建設“長江國際低碳產業園”,發起設立200億元的“湖北省低碳產業發展基金”,構建多層次綠色金融產業鏈等,讓市場化機制發揮最大作用,助力環境、經濟雙贏發展。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