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碳市場健康運行,減碳增效激勵作用明顯
小微企業減碳激勵機制建立,
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居民生活#e#
隨著廣東省碳市場的健康發展,其交易產品也不斷豐富。為發揮碳市場的綠色融資和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廣東先后推出了配額抵押融資、配額回購融資、配額遠期交易等多個
碳金融相關業務產品;研究開發碳期權等更豐富的
碳金融衍生產品,并大力支持和鼓勵銀行、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等發展碳金融服務業務,爭取將碳資產打造成為企業的新型融資工具。
另外,廣東還創新性地建立了碳普惠制核證減排量管理體系,主要基于小微企業、家庭及居民低碳行為的自愿減排項目的開發管理及市場
交易系統,涵蓋林業
碳匯、分布式光伏發電與節能家電使用等低碳領域,并建立與廣東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有效制度連接。
碳普惠工作與市民息息相關。以中山市為例,2020年,該市把建設碳普惠試點社區、校園或企業減排項目納入該市十件民生實事,推動低碳城市建設。
作為廣東省唯一一個社區類近零碳排放試點項目,中山市小欖鎮北區社區開創了社區建設近零碳排放區示范項目的先河。目前,北區社區建成了低碳驛站、太陽能光伏屋頂、太陽能充電樁、智能垃圾分類系統、雨水回收、太陽能路燈等低碳設施,形成了低碳生活宣傳及文化推廣常態機制,逐步將低碳生活理念融入社區居民日常生活,取得了顯著成效。
據介紹,該社區人均碳排放為0.818噸,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達5%,社區綠化率達50%,各類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廣東省
低碳社區評價指標標準,受到了省發展改革委的高度肯定,得到了國內低碳領域
專家的認可。
而在達能(中國)食品飲料有限公司中山工廠,同樣進行著減排探索。2017年,該公司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順利并網試運行,借助技術的力量減少碳排放,截止現在,累計光伏發電超過8240 MWH,累計二氧化碳減排約8212.4噸。
在個人層面,廣東省也在逐步形成公眾低碳行為減排量核算
方法學體系,公眾低碳意識逐步提升。截至2020年10月初,碳普惠
平臺商城累計提供約220種商品,累積發放
碳幣約250萬個,累計兌換
碳幣29萬個。截至2020年10月初,累計備案簽發來自森林碳匯、分布式光伏發電、共享自行車騎行等項目152.25萬噸PHCER(碳普惠核證自愿減排量)。PHCER累計成交量380.57萬噸,成交金額6851.93 萬元。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