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30日在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在2021年全面禁止固體廢物進口之后,下一步將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包括以“無廢城市”建設
試點為引領,全力推動固體廢物綜合管理改革,探索推動國內再生資源行業向可復制、可推廣模式的規模化高質量發展等。
此外,上海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為了推進全國
碳市場制度體系建設,近期《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等全國
碳市場有關制度文件公開征求了意見,并將盡快發布。
推動再生資源行業
向規?;哔|量發展
今年11月24日,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部門聯合發布公告,明確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國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
邱啟文介紹,經過三年多的不懈努力,我國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取得明顯成效,2020年底前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目標,勝利在望。
2021年中國將全面禁止固體廢物進口,之前有進口為主營業務的公司將聚焦國內市場,目前我國國內的廢品回收行業仍然較為原始,行業標準不高。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如何引導企業加速布局國內廢品回收的渠道,倒逼國內再生資源行業從小散亂轉為高質量發展?
邱啟文回應稱,將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指引下,配合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國內回收體系、強化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水平。同時,持續加強固體廢物集散地整治,依法嚴格查處固體廢物加工利用行業環境違法行為,倒逼“散亂污”企業加快轉型升級,促進國內再生資源行業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自2018年12月生態環境部印發方案開展“無廢城市”試點以來,共安排900余項任務,500余項工程項目,涉及金額投入1200余億元。其中,全國一大批環保領軍企業積極參與到試點建設中。
邱啟文提到,將以“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為引領,全力推動固體廢物綜合管理改革,探索推動國內再生資源行業向可復制、可推廣模式的規?;哔|量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涉及再生資源的回收運輸、分揀加工、
綠色供應鏈等諸多環節,是循環經濟、節能環保領域的重要內容。隨著垃圾分類制度、“無廢城市”建設在全國持續推進,再生資源行業也將迎來發展契機。
一系列碳市場建設
有關制度文件正在推進出臺
生態環境部此前組織起草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和《全國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并于今年11月2日起征求有關單位意見并公開征求社會意見。
“下一步,我部將對有關意見逐條進行研究,進一步完善上述兩個管理辦法并盡快發布。后續我們還將就全國碳市場配額分配等其他配套制度文件陸續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推進全國碳市場制度體系建設。”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
根據生態環境部11月20日下發的關于公開征求《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征求意見稿), 2019年至2020 年全國碳市場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達到 2267 家。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
碳交易市場實質性交易已臨近。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殷勇近日也公開表示,碳市場將成為與股票、債券、外匯、商品一樣的重要的市場。
北京市已經將北京
環境交易所改造提升為北京
綠色交易所,未來要對標國際領先的碳市場標準,積極發展資源減排交易、探索綠色資產跨境轉讓,同時借鑒國際碳市場中
碳期貨、碳期權等成熟的經驗,積極開展新型的
碳金融工具。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31日,我國8個碳市場累計成交4.34億噸,成交額99.73億元,其中線上交易共計1.77億噸,成交額45.4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