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高稱,生態環境部已經在考慮擴大參與
碳市場的行業范圍和主體范圍,增加交易品種,提前做好將其他行業盡快納入
碳市場的相關準備工作。
在生態環境部近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氣候司司長李高稱,今年第四季度將會展現碳市場建設的一系列成果。生態環境部已經在考慮擴大參與碳市場的行業范圍和主體范圍,增加交易品種,提前做好將其他行業盡快納入碳市場的相關準備工作。
全國碳市場啟動已逾一年半,并將于明年正式運行。在生態環境部近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氣候司司長李高稱,今年第四季度將會展現碳市場建設的一系列成果。雖然全國碳市場初期僅納入了發電行業,但李高稱,生態環境部已經在考慮擴大參與碳市場的行業范圍和主體范圍,增加交易品種,提前做好將其他行業盡快納入碳市場的相關準備工作。
“碳市場建設確實是一個全新的工作,挑戰很大,在法規體系建設、管理體系、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建設等方面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任務非常繁重。”李高介紹說。中國的
碳交易市場
試點從2011年開始啟動,目前分別在
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廣州、湖北和重慶7個省市展開
試點,并都取得一定進展。2017年底,全國統一
碳交易市場建設正式啟動,之后確定電力行業為首批納入全國統一碳交易市場的行業。
碳排放權交易即政府制定一個
碳排放總量目標,再將總量分解,發放碳排放配額給各控排企業,企業每年需要根據其實際排放量上繳配額、完成
履約,排放量不可超過其擁有的配額,若企業配額盈余則可以將其出售,配額不足則需減少排放或購買配額,最終以低成本達成社會整體減排目標。
李高介紹,碳市場建設正處于持續推進之中,已發布了24個行業碳排放核算報告指南和13項碳排放核算國家標準,這些都是很重要的技術基礎。碳市場建設的數據基礎非常重要,目前已開展了2018年度碳排放數據報告、核查及排放監測計劃制定工作,組織各省市報送了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名單,修改完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并向社會公開征求了意見,“我前面提到的相關配套制度也在反復修改完善過程中,我們還組織開展了一系列面向發電行業和地方管理機構的能力建設培訓活動。”
此前,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數據質量是建立全國統一碳市場的主要瓶頸。“這個問題導致發改委越來越保守,不敢輕易地擴大行業,只是放一些有把握的行業。”中央財經大學
綠色金融科技實驗室負責人陳波對記者表示。碳排放的不確定性與
價格波動之間存在很大的關聯,這是中國碳市場特有的技術難題。“數據質量比數據本身要更重要,不確定性可能反映到
價格上,導致價格波動更大。”(參見報道“全國碳市場將推遲至明年初啟動 數據質量是主要瓶頸”)
李高稱,下一步,將牢牢把握碳市場作為控制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按照碳市場建設方案要求推動有關工作,有效發揮碳市場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降低全社會減排成本的作用。就具體工作而言,將重點推動《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盡早出臺,為碳市場建設奠定法律制度基礎,加快印發《全國碳排放權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方案》《發電行業配額分配技術指南》和重點排放單位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管理辦法、核查管理辦法、交易機構管理辦法。“這些工作都非常重要,也非常復雜,我們都在積極推動。我們還要進一步持續開展能力建設,能力建設不是虛的,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基礎。”
此外,他還表示,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和
交易系統已經有了初步建設方案,下一步要對這個方案進行論證,論證確定方案后要加快兩個系統的建設。其次,還要確定納入全國碳市場的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名單,并組織在注冊登記系統和
交易系統開戶,為碳市場的測試運行和上線交易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2018年機構改革之中,中國應對氣候變化領導機構有所調整,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職能劃入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而原主管碳市場建設的發改委氣候司也轉隸至生態環境部。此外,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
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也有所調整。2019年7月9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
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
會議,研究部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這是機構改革后的第一次領導小組
會議。
對此,李高稱,此次調整強化了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統籌協調。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小組統一領導、氣候變化主管部門歸口管理、各部門相互配合、各地方全面參與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機構改革后,國務院調整了領導小組的組成單位,把金融主管部門也納進來,“我們認為這是非常顯著的進展。金融在推動我國綠色低碳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作用,對實現國家自主貢獻目標也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態環境部將與金融主管部門、金融監管部門、宏觀經濟管理部門共同推進氣候投融資方面的工作。”
李高還表示,氣候變化職能轉入生態環境部,對于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與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統籌融合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應對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與控制污染物排放有很大的協同性,如果采取恰當的措施,這種協同的效果會更好,因為它們都是由化石燃料燃燒產生,同根同源。統籌融合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體現在目標設定、落實和監督,規劃制定,數據的管理和監測等方面,在各領域都有進一步加強融合的空間。下一步,還將加大相關工作力度,把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工作與適應氣候變化、減少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的工作有效結合起來。進一步把氣候變化相關工作內容納入“十四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納入“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規劃中,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強化各項工作間的協調、協同。今后溫室氣體管理也要更好地利用污染物管理的現有
平臺、現有機制和現有隊伍來開展。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