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年初的達沃斯經濟
論壇上面,我國明確表示將起到表率作用,堅決遵守《巴黎協定》的承諾,采取行動減少
碳排放以達到目標。轉眼二月初就聽聞全國統一
碳交易體系(覆蓋鋼鐵,電力,化工,建材,造紙和有色金屬等重點行業)即將成立的喜訊,這將使得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所謂碳交易,就是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合同的一方通過支付另一方獲得減排額,買方可以將購得的減排額用于減緩溫室效應從而實現其減排的目標。換言之,碳排放交易是采用市場化機制,在總量限定的情況下,調控每個排放企業的排放水平。在歐盟,碳排放權交易已有十多年歷史,為
節能減排提供了成熟經驗。2011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
試點工作的通知》,批準
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等七省市開展碳交易
試點工作。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領先全國的湖北經驗
業界對
碳市場的試點存在一種說法:“湖北成則中國成。”湖北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于2014年4月開市以來,其成交量、流動性等指標在全國領先,受到廣泛關注。目前,湖北已與山西、安徽、江西等中部非試點碳交易省份簽訂了“碳排放權交易跨區域合作交流框架協議”。而湖北培養出來的碳交易“講師”,也應邀前往了山東、江西、廣西、安徽和浙江等非試點省份進行能力建設培訓。
湖北省之所以成為全國7個試點地之一,并走向全國,領導的重視程度有莫大關系。早在2009年前后,湖北省委黨校有關領導就提出在湖北建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想法,并曾開設了碳排放權交易的相關課程,因此湖北的相關領導對這一新興事物并不陌生。2009年,湖北省制定了全國第一個“
碳盤查”標準,該標準在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備案。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作為2014年第一批被納入碳排放的湖北企業,當年華新水泥獲得2000多萬噸的碳排放配額,但在年度
履約期結算時發現,實際排放量超出配額上百多萬噸,只能到市場上購買,以完成
履約。次年,華新水泥開始在燃料上做文章,到2015年,該公司
碳配額有了42.38萬噸的盈余,通過在碳市場交易,獲利900多萬元。碳交易不僅為華新水泥挽回了數千萬元的損失,創造了效益,也為環保出了一份力。同時,華新水泥二氧化碳絕對排放量減少了9%,還大大節省了電、煤的費用,降低了成本。
根據湖北省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提供的數據,2015年湖北省控排企業的碳排放總量,與2014年相比下降6.02%,企業通過碳交易獲取減排收益近2.02億元。經過近3年的運行,如今,納入控排的企業基本上都成立碳排放應對部門,或建立了跨部門的聯動工作機制。“交易只是手段,最終的目的是要實現節能減排。”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常務副總經理張杲說,通過他們的調研,發現控排企業2015年在節能減排上的投入,比2014年增加了38%。而在沒有開展碳排放交易試點前,這些企業的節能減排投入一般趨于平穩,有的甚至為負數。交易市場對節能減排的貢獻效果顯著。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