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在10月20日舉辦的“中歐碳交易能力建設項目高級論壇”上,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副司長蔣兆理提到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分配方案已上報國務院,預計年底前獲批。下一階段,將對有意向加入全國碳市場的碳交易平臺進行評估。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除此之外,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公約《巴黎協定》也將在11月4日正式生效。《巴黎協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2016年4月22日在紐約簽署的氣候變化協定。這是繼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后,人類歷史上應對氣候變化的第三個里程碑式的國際法律文本,形成2020年后的全球氣候治理格局。截至2016年6月29日,共有178個締約方簽署了《巴黎氣候變化協定》,共有19個締約方完成了這一程序。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2016年9月3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中國加入《巴黎氣候變化協定》,則成為23個完成了批準協定的締約方。中國2030年的自主行動目標是: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
2013年,在國家發改委的批準下,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等七省市開展了碳交易試點。國際清潔能源論壇(澳門)常務副理事長、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原副總經理袁國林表示,目前內地7個碳排放交易所每年碳交易額達到80億元人民幣,交易的二氧化碳每年達到20-30億噸,“如果全國碳交易市場全面啟動,規模將達到4000億元人民幣,市場前景十分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