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保證碳排放權交易的公平公正?昨日,來自相關政府部門的人士也給予了回答。據吳德林介紹,在配額核查和分配過程中,除了讓企業主動申報外,還綜合市統計局、市供電局、市市場監管局等多部門的統計數據,并嚴格使用電子化操作,避免政府和企業“一對一”談判所導致的“權力尋租”和配額分配過于寬松的風險。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市碳交辦相關負責人還表示,將嚴厲打擊“換一個馬甲,我又來了”的行為。該負責人表示,雖然首批納入的企業僅635家,但有些企業可能在使用完碳交易配額后,出現重新注冊公司的行為,“下一步,我們會聯系供電、供氣、供油等部門,對于新設立的公司,必須提交其碳排放情況的說明書,只要它的排放量超過我們設定的門檻,就一律強制納入碳排放交易”。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另據介紹,碳排放權交易啟動后,還會產生一定的衍生品交易,如碳市場的期貨產品等。碳排放權交易所負責人表示,這些都值得開放。(易碳家)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