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球藍碳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近年來,中國不斷提高對藍碳資源保護、利用的重視程度,持續推進對海岸帶生態系統等重要藍碳資源的修復,藍
碳交易、藍碳增匯工程、碳匯漁業、藍碳技術服務和生態旅游等藍碳利用的新模式不斷涌現,藍碳調查、監測、評估標準和
方法學體系逐步構建,生態文明國際話語權逐步提升。
中國關于藍碳的頂層設計不斷豐富完善。中國政府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理念和目標,把生態環保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建設全過程。這一理念的提出為中國藍碳事業發展創造了難得機遇?!蛾P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均將提升海洋碳匯能力、助力碳中和置于重要位置,并從藍碳保護、研究和合作機制等方面進行重要部署。
中國關于藍碳的科學體系正逐漸完善。中國不斷發布了一系列藍碳政策和藍碳實踐項目,藍碳監測技術規范、核算技術、交易價值評估技術不斷完善?!逗Q筇紖R核算方法》行業標準已正式實施,《藍碳生態系統碳匯計量監測技術規程》《藍碳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項目增匯成效評估技術規程(試行)》等系列藍碳技術規程印發實施,填補了藍碳生態系統業務化調查監測技術規程的空白。廣東、福建、海南等省先后探索碳匯方法學的開發,為藍碳項目實施提供技術保障,為全國藍碳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提供重要參考。中國正在推動構建國際普遍認同的核算方法、技術規范和評價標準體系,為推動跨行業區域間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構建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關于藍碳的市場機制正在加速構建。藍碳產品如果有適當的計量和定價機制,藍碳開發就可以成為一種高效、具有經濟價值的生產活動,由此會成就新產業、新市場。中國擁有豐富的海洋碳匯資源,近年來在藍色碳匯研究方面不斷加強,并探索藍碳產品的市場化交易機制。2023年,
CCER(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市場重啟,推動企業碳匯需求上升。廣東、
北京、福建、浙江、海南等地已有多筆藍碳交易,標志著藍碳資源價值轉化實現實質性突破。海南國際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立足國際
碳市場,于2022年12月成功落地首單跨境碳交易,加快推進了國內
碳市場與國際碳市場的連接。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