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至5日,2023中國企業家博鰲
論壇在海南博鰲舉辦。在3日舉行的第九屆
綠色發展
論壇上,陜西省咸陽市“以林業
碳匯‘344’模式探索區域
碳中和路徑”的經驗做法入選“202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
案例”。
2021年,咸陽市在西部地區率先啟動林業碳匯交易
試點。2022年11月,咸陽市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確定為全國林業碳匯
試點市。試點以來,咸陽市堅持規劃引領,編制了《咸陽市林業碳匯發展規劃》,以“344”模式探索區域碳中和“三大體系”,打造林業碳匯先行先試咸陽樣板。
建立“三項機制”,構建林業碳匯資源管理體系。一是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制定《咸陽市林業碳票碳匯計量辦法(試行)》等多個文件,為集體林地
碳減排量項目開發和交易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建立林業碳匯損失賠償機制。首次把林業碳匯與生態司法相銜接,積極探索“碳匯+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碳匯+生態公益訴訟”新模式。三是建立GDP、GEP雙考核機制。研究出臺《GEP考核實施方案》,健全支撐GEP應用的監測機制和統計數據的質量控制機制。
實施“四大工程”,構建林業碳匯資源增長體系。一是大力實施渭北地區固溝保塬綜合治理等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二是實施森林經營穩匯工程。將國土綠化由以造為主轉向營造并重、以營為主,實現森林蓄積量、森林碳密度、總碳儲量的全面增長。三是實施森林資源保匯工程。開展森林資源保護,嚴格林地使用和森林采伐管理,加強森林草原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扎實開展打擊整治森林資源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四是實施濕地固碳促匯工程。頒布《咸陽市濕地公園保護管理條例》,咸陽濕地保護與恢復進入法治化治理軌道。
強化“四個支撐”,構建林業碳匯發展保障體系。一是強化導向支撐。實施“百萬畝綠色碳庫”試點示范工程,制定印發《咸陽市碳匯林建設作業設計編制管理辦法》,增加碳匯相關的設計標準和要求。二是強化交易支撐。合作開發林業碳匯項目,通過國內各
碳排放權交易所、國際
碳交易平臺進行交易。開發建立碳普惠
平臺。推動公眾生活領域節能降碳。三是強化資金支撐。設立碳匯基金,專項用于營造碳匯林。四是強化科技支撐。組建林業碳匯
專家咨詢委員會,開展生態碳匯相關課題攻關,開展經濟林碳匯計量監測
方法學研究等。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