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pr3nx"></address><address id="pr3nx"></address>

    <noframes id="pr3nx">

      <address id="pr3nx"><address id="pr3nx"><listing id="pr3nx"></listing></address></address>

      <form id="pr3nx"><th id="pr3nx"><th id="pr3nx"></th></th></form>

      國際森林日:高質量森林碳匯的四點原則

      文章來源:NRDC自然資源保護協會曾楠2023-03-21 18:12

      森林碳匯小詞典:什么是額外性、永久性、碳泄漏?

       
      額外性:即便沒有任何管理措施,森林也在吸收二氧化碳,這部分碳是不具備額外性的。若采取管理措施使森林吸收的碳有所增加,那么這部分增加的碳就具有額外性。
      永久性:砍伐是永久性的最大風險。樹木死亡、山火、地質災害等因素也會導致碳匯變為碳源,影響森林碳匯的永久性。
      碳泄漏:在一個區域實施項目所造成的損失(如木材生產),有可能被轉移到其他區域來彌補,導致這些區域產生額外的碳排放。碳泄露有可能減少、抵消甚至逆轉減排干預措施的總體效果。
      兼顧多重生態功能。森林碳匯只是自然生態系統所能提供的多種生態服務之一。除森林碳匯之外,自然生態系統還有生物多樣性保護、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凈化大氣環境等功能。片面追求碳匯效益將可能影響森林其他生態功能的正常發揮。以“退濕造林”為例,近年來,一些濕地出現填土造林的現象。盡管造林在短期內的碳匯效益較高,但濕地在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防洪抗旱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難以替代,“退濕造林”會給生態系統帶來不可逆的嚴重后果?!栋屠鑵f定》第五條指出了森林碳匯“非碳效益”的重要性。減緩氣候變化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持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取決于森林、濕地、草地、農田、城市等多種生態系統發揮各自功能。此外,森林碳匯項目活動的設計中也需要考慮多重效益的實現,例如營造混交林、栽植鄉土樹種等。
       
      森林碳匯項目應保障社區權益。在森林碳匯項目開發和交易的過程中應納入對社區權益的保障。碳匯項目開發前,農戶作為土地的使用者,可以通過放牧、種植林下作物等活動獲得經濟收益。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后,這些活動不再被允許。社區受損的生計應從碳匯項目創造的就業和碳匯交易收益中得到補償,而這有賴于明晰的土地權屬和碳匯項目開展過程中社區的參與。對于高質量的碳匯項目而言,社區既是項目的直接受益者,也是項目的參與和維護者。為此,應科學評估項目可能給社區帶來的風險并妥善應對,確保評估結果的透明度,保障居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決策權。
       
      為推動雙碳目標的實現,政府和企業越來越多地把目光投向森林碳匯,因此對高質量森林碳匯的探討格外重要。NRDC將繼續開展相關研究并組織多方交流,推動森林碳匯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朱建華, 田宇, 李奇, 等.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碳匯現狀與潛力[J/OL].生態學報,2023(09):1-16. 
       
      [2] 李惠民,齊曄.中國2050年碳排放情景比較[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11,7(04):271-280. 
       
      [3] University of Oxford. 2020. The Oxford Principles for Net Zero Aligned Carbon Offsetting. 
       
      [4] The Integrity Council for the Voluntary Carbon Market. 2022. Core Carbon Principles. 
       
      [5] Hacking, J., Williams, B., Tind Nielsen, S., et al. 2021. Beyond Carbon Credits: A Blueprint for High-Quality Interventions that Work for People, Nature and Climate. WWF. 
       
      [6] J. Preston Whitt. 2022. Integrity Principles for Benefit Sharing in Forest NbS for Climate Mitigation. 
       
      [7]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et al. 2023. High-quality Blue Carbon Principles and Guidance. 
       
      [8] 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 2023. Innovative Finance for Nature and Peopl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Biodiversity-Positive Carbon Credits and Nature Certificates.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凇?/span>【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