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進行的是2018年森林經營類
碳匯試點示范研究項目二期核查的補充調查,項目總面積1125公頃,核查結果是年減排1399噸二氧化碳當量,符合當年的設計預估。”日前,內蒙古森工集團烏爾旗漢森工公司產業事業處
碳匯辦主任吳海波在碳匯監測樣地介紹說。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后進入轉型期,林區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森林碳匯產業,同時摸清森林“家底”,將“高顏值”變為“高價值”,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初春時節,大興安嶺依然是冰天雪地,踏著厚厚的積雪,烏爾旗漢森工公司職工走進林海,進行森林調查作業。為了更好地開發碳匯項目,工作人員要熟悉并掌握整個林區林分結構、分布、林齡、郁閉度、森林經營情況等重要因素。截至目前,一個涵蓋該公司所有森林經營活動的數據庫已基本更新完成。
當前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森林蓄積9.4億立方米,森林碳儲總量穩定在17.2億噸以上,生態系統每年固定二氧化碳達8500萬噸以上,森林蓄積年增量2000萬立方米左右。保守估算,林木年固定二氧化碳達3600萬噸以上,約占內蒙古自治區林草增匯量的1/3。
2014年,內蒙古大興安嶺陸續在綽爾、烏爾旗漢、根河等6家森工公司開展碳匯林項目試點建設;2017年,綽爾森工公司促成全國國有林區的首筆碳匯交易,交易金額為120萬元。
2020年,內蒙古森工集團注冊成立碳匯科技有限公司,對林區碳匯資源進行整體規劃開發,掛牌單價從最初的11.5元/噸,上漲至45元/噸,累計實現碳匯產品銷售3516萬元。
按照現行的林業碳匯
方法學標準測算,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符合碳匯項目開發條件的森林面積有260萬公頃,以2010年至2060年為計入期,51年理論總固碳量可達3.57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年均可實現
碳排放抵消700萬噸。若以40元/噸的
價格估算,僅此一項碳匯產值可達2.8億元/年。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