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出第一步 藍碳交易大有可為
“藍碳交易是實現雙碳目標的一個重要舉措。藍碳交易是一個新的領域,有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我們邁出了第一步,路還很遙遠。”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王宏在此前的發布會上如此介紹。
未來該如何走好這條“藍碳之路”?徐勝認為,除了核算的基本方法體系構建,整個海洋碳匯交易市場的發展還要注重交易制度設計、交易產品設計、相關法律法規保障和投融資風險防控。在設計交易產品和交易制度時,適當考慮氣候變化的因素,如氣溫上升對太平洋島國的影響、氣候變化對海岸帶碳匯的影響。在市場投融資方面,可以嘗試鼓勵包括國企、民企、私人資金等更多形式的資本進入交易市場。
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在日前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正在推進全國統一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建設。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
CCER),即控排企業向實施“碳抵消”活動的企業購買可用于抵消自身碳排的核證量,有望近期重啟。
海洋碳匯未來是否會納入碳交易市場體系?徐勝認為,藍碳交易最終是需要納入到全國碳交易市場的,但由于目前藍碳市場活躍度較小,還不能引起企業的足夠重視,可以先考慮依托某一個沿海省市的碳交易所建立進行藍碳交易的專門性分所,一方面在管理上比較節約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產品和交易方式上與綠碳交易區分開來。
王宏表示,針對藍碳交易市場的形成,下一步要往兩個方向發力:一是推動現在已經被IPCC承認的三大藍碳生態系統。在“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和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中,因地制宜,把可交易的藍碳作為工作的重要內容;二是積極推進現在正在探討的漁業碳匯,還有海洋微生物碳泵等,這都是將來藍碳交易大有可為的領域。
敬畏自然,保護生態。“在不遠的未來,我們將探索出一條既環保又有市場價值的海洋碳匯發展之路,共同開發好這片藍色寶藏。” 王宏說。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