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走進龍游,群山環抱,竹林搖曳,空氣中帶著春夏之交的清新。作為浙江省級森林城市,龍游縣森林資源豐富,現有森林面積94萬畝,其中竹林面積超40萬畝,素有“浙西竹庫”之美譽。
近年來,龍游縣圍繞“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要求,發揮山林資源優勢,以竹木碳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創新為抓手,聚焦竹林
碳匯收儲交易,通過固碳增匯、
碳匯監測、碳匯收儲、碳匯交易,“點碳成金”促進共同富裕,走出一條實現生態資源儲量、林農收入和企業利潤多方共贏之路。
“毛竹是亞熱帶地區固碳能力最強的植物之一,龍游全縣毛竹立竹量8800萬株,可年產竹材約1700萬支、竹筍3.6萬噸,以竹制品形式實現固碳潛力很大。”龍游縣林水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以全省林業“百千萬”工程和全國綠化
試點示范項目為抓手,積極開展碳匯造林、森林撫育、林相改造、護林防火等森林經營措施,著力提高森林碳儲量和固碳效率。2021年,全縣完成國土綠化面積3704畝,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面積1.29萬畝,成功創建省級“一村萬樹”4個,省級森林城鎮4個,省級生態文化基地2個。
同時,通過產業新技術應用帶動竹林可持續循環更新,持續提升固碳增匯能力,每年可利用竹廢料26萬噸,光伏發電年均發電量1966萬千瓦時,可節省標煤5.97萬噸,減少二氧化
碳排放7.58萬噸。
為了摸清全縣域的“生態家底”,龍游還通過碳匯能力監測體系,在全省率先開展全域林業碳匯調查測算,對縣域內90多萬畝林地開展了植被碳儲量、二氧化碳吸收量、潛在
CCER開發減排量等數據指標計量測算,建立了國有林場、村集體、流轉大戶、個體等碳賬戶,并計量出碳賬戶碳匯。通過竹林生態系統固碳能力監測與評估,探索不同生長和經營環境條件下,毛竹林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建設,形成了具有典型示范和普遍推廣意義的竹林經營碳匯的龍游樣板。監測系統建設運行后,為龍游林業碳匯交易項目的開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碳匯交易需通過企業主體來完成,單個農戶無法實現交易,為此龍游縣專門成立林業生態資源開發經營有限公司,即“林業兩山銀行”,作為綜合性收儲
平臺,建立碳匯收儲系統,盤活“流轉圈”,為碳匯抵押貸款、碳匯交易夯實基礎。
“真正實現碳匯交易光有家底還不行,還要有把0變成1的能力。為此我們還與浙江農林大學合作,共同開發符合CCER認證的4萬畝竹林經營碳匯項目,這是衢州首個竹林CCER項目(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項目),為竹林經營碳匯提供了規范的調查、計量與監測
案例示范。”龍游縣林水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龍游縣正積極爭取浙江省級林業固碳增匯試點建設,以在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等方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龍游模式。
4萬畝竹林經營碳匯項目實施后,通過計量測算,在計入周期內,預計可以年均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項目減排量)約1.6萬噸至2.0萬噸,按照50元/噸保守
價格計算,每年可以增加額外碳匯收益約80萬元至100萬元。參與項目的涼豐村等村集體每年可直接增收10多萬元。“點碳成金”將真正激發山區縣共富活力。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