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發展藍碳的必要性
(一)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需要
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是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巴黎協定》目標的核心抓手。在此背景下,中國承諾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將使得全球在本世紀的升溫幅度降低0.2~0.3°C。因此,中國碳中和實施的路線圖受到全球矚目。我國作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一大國,單純硬性減排勢必影響經濟發展,因此,一方面要集中于“減少碳排放”的路徑和手段,另一方面則要關注于增加對大氣CO2的吸收,即負排放的研發和實施。其中,提升生態碳匯能力和生態系統碳匯增量便愈發顯得舉足輕重。
(二)推動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和生態海堤建設
近年來,我國沿海地區高強度的開發導致近岸海域的環境壓力陡增,海岸帶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總體上呈退化趨勢,藍碳生態系統及其碳匯功能也遭受強烈干擾和破壞。而大力推動藍碳工程發展,將有力促進我國海岸線的保護修復,實現點狀保護向全面保護轉變。通過把碳匯價值納入經濟活動,將極大提高地方政 府、企業和社會保護環境的積極性,改變保護觀念,推進海洋生態保護從“要我保護”向“我要保護”轉變。
(三)促進海洋經濟的創新發展
藍碳經濟是利用二氧化碳、過剩營養鹽等傳統經濟副產品,提供生態服務和生態產品的減碳經濟。通過將經濟發展的驅動力由化石能源轉變為自然生產力,不僅增匯固碳,還有利于推動形成以海洋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藍碳經濟新模式和藍碳產業鏈,帶動海洋生態工程、生態旅游、生態養殖等相關產業發展,打通海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通道,形成“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變的有效市場機制。同時,海洋經濟的發展也將反向推動更為優美的人居環境,大幅提升地區競爭力。
(四)優化地緣政 治關系
海洋地緣政 治就其本身而言,與主權國家、海洋空間等概念密切相關。而發展藍碳外交,推動藍碳的國際化合作,有利于推動我國與周邊國家的合作。當今世界各國緊密相連,人類命運與共,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保護環境是每個國家應有的責任。中國領導人在多個國際場合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參與并推動藍碳發展,有助于提升我國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推動我國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實現協調和諧共同發展。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