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我重點關注草種業及草原
碳匯。”全國政協委員、蒙草生態董事長王召明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草種業對支撐國家“生態修復、草牧業發展、國土綠化”戰略意義重大。2022年全國兩會,連續六年接受上海證券報專訪的王召明帶來了關于推進草種業創新高效發展的建議,以及加速推進草原碳匯標準體系建設的多條建議。
草原固碳潛力巨大
建議構建草原碳匯標準
王召明的第一個建議,與草原碳匯有關。他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我國草原面積廣袤,草原固碳潛力巨大,但沒有像森林碳匯相關的標準,沒法核算、評估。
公開信息顯示,“十四五”時期,中國將實施退化草原修復2.3億畝,每修復一畝草地約固定0.1噸碳,“草原碳匯”市場將大有可為。
目前,我國碳匯項目類型較為單一,超過70%的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項目是造林、再造林項目,尚未有草原碳匯開發的自愿減排項目進入市場交易,缺乏科學的核算方法和標準。他建議政府、研究機構、企業等聯合起來,建設國家草原碳匯標準體系,核算草原碳匯價值、支撐草原碳匯開發、利用。
“草原碳匯作為重要的生態資產,目前存在底數不清的情況。”王召明說。
基于此,他建議草原碳匯納入到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摸清草原碳匯價值,并納入地方性資產。開展草原碳匯本底調查、碳儲量評估、潛力分析,實施生態保護修復碳匯成效監測評估,建立生態系統碳匯監測核算體系。此外,他還建議建立草原碳匯教育培訓和監測機構。讓牧民了解草場的碳匯價值,享受草原碳匯收益,實現草原可持續發展。
此外,他還建議設立草原碳匯基金,支持草原碳匯經濟發展。既能用于草原生態保護修復,也能加快草原碳匯標準和
方法學的研制以及
綠色技術提升。
建議構建國家草種質資源庫一體化
“過去一年,我調研了廣西、云南、四川、甘肅、青海等地區。”談到這一整年的調研經歷,王召明介紹,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區域,往往是重要的生態保護區。助力這些生態保護區建設,將為我國乃至全球提供穩定的“生態源”和“氣候源”。
在調研過程中,他深刻意識到,生態保護、修復,缺的還是優質的生態用種。
基于此,王召明將提出關于推進草種業創新高效發展的建議。在他看來,草種業對支撐國家“生態修復、草牧業發展、國土綠化”戰略意義重大,要把有用的種子種在有需求的地方。
針對這一情況,他建議由相關政府部門牽頭,構建國家草種質資源庫一體化,把全國適地鄉土草種種質資源收集、鑒定、評價、保護起來,資源共享、數據互通,形成國家草種業保護、研究體系。對科研院所、民營企業等已建成的種質資源庫、標本、實物及數據資產,建議納入國家種質資源體系統一管理。評估成果后獎補、委托后續的研發運營,實現全國草種種源保護、科研、應用一盤棋。
“其實這項工作國家的相關部門已經在推進實施中。”王召明補充道,在此基礎上,需要應用數字技術,建立數字種業體系,用數字技術分析每一個區域的水土氣指標、原來有什么特色種子、現在適合種什么、怎么從資源育成良種、怎么種到地里;品種特性、數量、質量、種植管理、防病蟲害、測產采收、加工等,建立“全國種業數字一張網”“全國農牧林草數字化服務
平臺”。用數字技術賦能產業,就能創新研究種業增產、快繁,推進草種業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