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力巨大的“金山銀山”
全球氣候變化,關系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是當今國際社會最為關注的生態環境問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源(減排)和增加溫室氣體吸收(增加碳匯)是國際公認的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措施。
近年來,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充分發揮自身自然資源優勢,緊跟國家步伐,在國有林區中率先積極開展林業碳匯研究和
試點工作。2014年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就成立了碳匯工作領導小組,取得了國家級林業碳匯計量監測資質。之后在綽爾、烏爾旗漢、根河、克一河、滿歸、金河6個
試點林業局,分別合作開發了國際、國內不同標準的林業碳匯項目。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森林面積8.37萬平方公里,活立木總蓄積10.33億立方米。“按照每增長1立方米蓄積,森林平均吸收約1.83噸二氧化碳計算,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森林碳儲總量約為18.9億噸,目前林區每年增匯量約為4000萬噸,是我國最大的‘碳庫’,也是潛力巨大的‘金山銀山’。”包國慶算了一筆賬,即便只考慮林區碳匯年增量,如果按每噸30元價格計算,林區每年固碳貢獻價值12億元以上。
“內蒙古可利用林業碳匯增量抵消工業排放,為工業發展創造空間的同時還可推進區域內碳匯經濟發展,林區也可由此提升生態建設資金的‘造血功能’。”包國慶表示。
在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黨委書記陳佰山看來,林業碳匯是實現林區轉型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的一次有益探索,還是依托國家碳減排體系和跨區域生態補償機制,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有效手段。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