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制定符合廣東實際的林業碳普惠
方法學。林業碳匯市場發展,首先破解碳匯計量和監測難問題。2017年6月,《廣東省森林保護碳普惠
方法學》(方法學編號:2017001-V01,適用于公益林項目)、《廣東省森林經營碳普惠方法學》(方法學編號:2017002-V01,適用于商品林項目)在廣東省發改委成功備案,成為廣東省第一批省級碳普惠方法學習。上述兩項方法學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清潔發展機制(
CDM)”和國家自愿減排交易機制下的相關方法學模板為基礎,結合廣東林業管護實際,以林業部門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數據或森林資源檔案數據,采用反映廣東省林業經營普遍現狀的平均水平為基準值,優于全省林地評價固碳水平、碳匯能力更大的項目才能產生林業碳普惠減排量,確保了碳普惠減排量核算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制定林業碳普惠交易規則。受廣東省發改委委托,2017年7月,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出臺了《廣東省碳普惠制核證減排量交易規則》,對碳普惠制核證減排量交易的標的和規格、交易方式和時間、交易
價格漲跌幅度和資金監管、交易糾紛處理等進行了明確規定,并同步建成了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碳普惠制核證減排量競價
交易系統。林業碳普惠匯制核證減排量交易機制的健全完善,為廣東林業碳普惠項目探索實踐奠定了堅實基礎。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