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pr3nx"></address><address id="pr3nx"></address>

    <noframes id="pr3nx">

      <address id="pr3nx"><address id="pr3nx"><listing id="pr3nx"></listing></address></address>

      <form id="pr3nx"><th id="pr3nx"><th id="pr3nx"></th></th></form>

      課題組:國家碳排放核算工作的現狀、問題及挑戰

      文章來源:中國水勢李繼峰 郭焦鋒等2020-09-25 09:33

      國際氣候談判壓力顯著放大,對我國加強多視角碳排放延伸測算工作提出了新挑戰

       
      根據世界銀行的測算結果顯示,2002年中國加入WTO以來,隨著深度參與全球貿易,中國每年基于生產活動測算的碳排放要明顯大于基于需求活動測算的碳排放,尤其是2005年以來,每年要高出10多億噸二氧化碳,反映出由我國生產活動產生的碳排放中有近10%—20%的碳排放會隨著貿易活動轉移到國外,其中主要是流入發達國家?;谛枨蠡顒訙y算碳排放不但更好地反映全球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公平性,更有利于我國在氣候談判中爭取主動。然而因測算所需的全球投入產出數據主要是來自歐美研究機構的WIOD、GTAP等數據庫,使得我國的話語權相對缺失,因此我國須更好把握碳排放延伸測算方法,獨立開展碳排放延伸測算,使研究結論能為氣候談判提供更加豐富的決策支持。
       
      綜合來看,我國現行的碳排放核算工作越來越難以支撐未來國家溫室氣體低排放戰略和應對氣候變化國際碳排放策略的制定和實施,也不適應總量與強度雙控制度和市場化碳減排政策機制的建立與完善。面臨新時代挑戰,亟須加快建立健全碳排放核算工作體系。這將成為“十四五”時期,我國在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確保2030年左右實現碳排放達峰目標的重要基礎工作。
       
      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生態文明建設與低碳發展:理論探索、形勢研判與政策分析”課題組,執筆:李繼峰、郭焦鋒、高世楫、顧阿倫
       
      注釋:
       
      ①自1995年IPCC發布第一版《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以來,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學包括《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1996年修訂版)(以下簡稱《IPCC清單指南1996》)、《2006年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以下簡稱《IPCC清單指南2006》),以及相應的配套文件。
       
      ②在碳排放之外,也核算鹵烴和六氟化硫消費的含氟氣體排放等非二氧化碳排放。
       
      ③包括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CO2信息分析中心(Carbon Dioxide InformationAnalysis Centre,CDIAC)、全球大氣研究排放數據庫(Emissions Database for Global Atmospheric Research,EDGAR)、美國能源信息署(U.S.Energy InformationAdministration,EIA)、世界銀行(WorldBank,WB)、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Resources Institute,WRI)的ClimateAnalysis Indicators Tool(CAIT)數據庫和英國石油(British Petroleum,BP)。
       
      ④Zhu S L,“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CO2emissions data for China”,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Research, 2014, 5(1): 17—27.DOI:10.3724/SP.J.1248.2014.017.
       
      ⑤李青青、蘇穎、尚麗等,“國際典型碳數據庫對中國碳排放核算的對比分析”,《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18,14(3):275—280。
       
      ⑥我國于2004年、2012年、2019年分別提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初始國家信息通報》《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二次國家信息通報》《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三次國家信息通報》,還于2017年、2019年完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一次兩年更新報告》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二次兩年更新報告》。
       
      ⑦《第三次國家信息通報》中,2005年和2010年我國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能源燃燒和工業工程產生的二氧化碳)分別為63.81億噸和87.07億噸,按相同口徑比較,比中國科學院的結果53.5億噸和77.5億噸分別高19.3%和12.3%。
       
      ⑧根據國家統計局調整,2012年國家能源消費數據從36.2億噸標煤調增至40.2億噸標煤,同時分省能源消費總量數據從44億噸標煤調減至41億噸標煤。
       
      ⑨根據國際能源署《能源利用碳排放統計(2018版)》,中國2016年能源燃燒產生的碳排放為91.01億噸二氧化碳,而美國和歐盟28國的碳排放分別為48.33億噸和31.92億噸二氧化碳,中國比美國與歐盟之和大13.4%。據此測算的2016年中國人均碳排放是6.6噸二氧化碳,而世界平均水平為4.4噸二氧化碳。
       
      ⑩顧阿倫的工作單位為清華大學。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凇?/span>【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