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能源轉型面臨多重挑戰,需推動更多類型大宗商品交易
NBD:我們之前依賴傳統能源已經很長時間,在綠色能源轉型過程中勢必會面臨陣痛,您認為陣痛可能主要來自哪些方面?
陳佩珊:其實陣痛主要來自四方面:
一是過去能源認證標準不明確,現在國際海事組織已制定統一指標,只要標準定得更加仔細和精準,這方面現在是有解決方向的。
二是供應方面,中國和澳大利亞是主要綠色能源供應國,但供應點分布廣泛,要持續開發也需要時間。
三是綠色能源運輸面臨技術和人力挑戰,尤其是氫能源儲存和運輸成本高,這還需要技術突破。
四是船只安全至關重要,現在全球共約有6萬條船,將其進行(綠色能源)改裝和新船設計是難題,船員需接受安全操作培訓。目前有200萬海員,必須適應綠色能源新船要求,挑戰很大。
NBD:香港不僅是國際航運中心,還是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在綠色能源轉型的背景下,還可以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陳佩珊:“建立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已經被寫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當中提到,船東和大宗商品交易商是航線和海運服務的主要使用者,吸引他們集聚香港運作可帶動海運服務,并推動期貨對沖等金融和專業服務,有利于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地位。
其實,大宗商品交易不僅限于黃金,還有綠色燃料、礦產等貨物其實通常都是通過海運運輸、交易。我們可以利用香港作為綠色燃料、礦產等貨物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這類交易可以推行紙面交易,無需實際運送商品到香港,只要相關公司在香港設總部或設分公司。
另外,現在我們購買股票可利用深港通、滬港通等渠道。那么結合上海、深圳的大宗商品交易網絡,參考大連已有成熟的商品交易
平臺,香港是不是也可以考慮發展類似的連接系統,建立一個比如叫“商品通”這樣的渠道,鞏固其航運、金融和貿易中心地位,發揮香港品牌和信心優勢,推動商品交易多元化。
同時,綠色金融產品也可以配合發展。例如,香港與上海可分別推出綠色金融產品,并探索實現互通。
NBD:面對建立綠色航道時,船東因綠色能源產品新出現、穩定性不明且研發制造成本高,而不愿采用的現實問題,該如何激勵或鼓勵船東采用綠色能源?
陳佩珊:這個問題非?,F實,因此大家必須進行更多交流。我們的研討會上,不僅是
專家的分享,還有一些經驗分享。此外,香港可搭建交流平臺,通過推廣“盛世經濟”,多舉辦海運活動,例如香港船東會為亞洲船東協會舉辦國際航運
論壇,吸引更多業界翹楚匯聚香港。
注:香港船東會于1957年成立,是航運業界的主要商會,擁有約200家公司會員,包括船東、船舶管理公司和航運服務提供商。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