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等學者于2025年3月在Ecological Economics發表題為Assessing carbon emissions along global supply chains from technology perspective: A network production decomposition analysis的學術
論文。該文通過創新的網絡生產分解模型,對2000-2020年間全球49個主要經濟體的制造業和服務業供應鏈
碳排放進行了系統性評估。研究發現,在全球供應鏈
碳排放持續增長的背景下,技術進步和供應鏈結構調整對減排效果產生決定性影響。技術密集型制造業(如電子、機械制造)和高附加值服務業(如金融、信息技術)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效率提升,在減排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以鋼鐵行業為例,采用氫能煉鋼等創新技術使得單環節就能減少數百萬噸碳排放。然而,研究也揭示了一個重要矛盾:全球供應鏈向新興經濟體(如中國、印度等)轉移的過程中,由于這些地區生產環節的能源效率相對較低且仍依賴傳統高碳能源,導致整體碳排放壓力持續增加。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研究發現供應鏈上游產業(如電力、化工等)普遍存在效率惡化現象。這反映出兩個關鍵問題:一是先進低碳技術在供應鏈中的滲透率不足;二是不同環節之間的技術協同存在障礙。以紡織行業為例,雖然生產環節的自動化程度顯著提升,但由于電力供應環節仍依賴煤炭發電,導致整體減排效果大打折扣。該研究強調,要實現全球供應鏈的深度減排,必須采取“技術創新+結構優化”的雙軌策略。這不僅需要各國政府加強政策協調,也需要企業界積極參與,共同構建更加
綠色、高效的全球生產網絡,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研究結果為制定更具針對性的供應鏈
碳減排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數據支持。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