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同濟大學邵帥教授等在期刊Energy Journal發表學術
論文Does Low-carbon Pilot Policy Exacerbate Wage Distortions in an Imperfect Labor Market?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China。該文考察了中國實施的低碳
試點政策對勞動力工資扭曲的影響,為氣候治理與勞動力市場化改革這兩大發展任務的協調與優化提供了科學依據與經驗參考。中國為推動低碳轉型,自2010年起啟動低碳
試點政策,旨在探索低碳發展路徑。然而,在勞動力市場不完善的現實中,該政策可能意外加劇工資扭曲問題,即實際工資與勞動邊際生產力不匹配,進而影響公平性。該問題在現有文獻中研究不足。該文結合理論模型與實證分析,系統地研究了低碳政策對工資扭曲的影響:第一,構建了工資扭曲程度與碳管制強度之間的關系模型,探討技術進步與工資變化在其中的調節作用。第二,使用雙重差分法,控制城市、年份、地區-年份固定效應等,評估低碳試點政策對工資扭曲的因果效應。第三,采用異質性隨機前沿分析法,構造工資扭曲指數,衡量勞動邊際產值與工資水平的偏離程度。第四,分別從生產技術提升和工資變化不敏感(工資粘性)兩個渠道展開分析。并進行傾向得分匹配、平行趨勢檢驗、偽實驗、三重差分模型等穩健性檢驗。該文的主要發現有:其一,工資扭曲普遍存在,且呈下降趨勢。西部地區扭曲程度最低,中部最高。其二,低碳試點政策加劇了工資扭曲。其機制一是提升了生產技術,使勞動邊際產值上升;二是工資粘性使得工資水平未同步上升,擴大了二者差距。其三,政策效應具有異質性。在東部、中部地區工資扭曲加劇顯著,西部地區不顯著。內資企業比重高的城市,政策負面效應較弱。該文的研究結論可為氣候治理與勞動力市場改革這兩大領域相關政策的協同優化實施提供學理支持與經驗參考。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