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仿真:重構電力市場決策體系
電力調度與電力市場的運行涉及復雜的決策過程,需要綜合考慮人類用電場景、用電習慣、季節變化、經濟活動等多種因素,確保
價格合理、供需平衡和電網穩定。傳統的實驗經濟學方法依賴真人參與實驗,但因成本和時間限制,實驗規模難以擴大;完全的計算機模擬又難以精準反映人類行為的復雜性。
為應對這一難題,趙俊華教授及其團隊采取人機混合智能的做法,將基于機器學習的計算機模擬和真人實驗相結合。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這項研究迎來了更大的突破:“大概從兩年前開始,我們開始引入大語言模型技術,進行電力市場的仿真模擬。大語言模型能一定程度上還原人類思考和決策的過程,模擬人類用電行為模式,預測電力市場的變化
走勢。”趙教授開發的電力市場仿真平臺,通過虛擬環境降低真實市場試錯成本,幫助政府和電網企業收集更為精確的人類用電行為樣本,從而更科學地制定市場規則與關鍵參數,使電力調度更為智能化,優化電力市場運行成本。
在智能電網領域,虛擬電廠也正成為一個熱門關鍵詞。2022年8月,深圳成立了國內首家虛擬電廠管理中心,標志著這一創新模式進入規模化應用階段。虛擬電廠并非實體電廠,而是一種通過計算機網絡和通信技術,將可調節的電力負荷及分布式能源進行聚合,形成一個虛擬能源系統,供電網進行靈活調度。
趙俊華教授參與的南方電網“車網互動”項目合作中,則是將虛擬電廠技術落地應用的典型
案例。該項目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精準預測電網的用電高峰,通過價格信號引導車主調整充電時間,或直接智能控制充電過程,以優化電動車的充電行為;此外,團隊還參與了商業樓宇的用電調控項目,利用
AI技術分析醫院、商場、寫字樓等公眾密集建筑的用電模式,在用電高峰期利用如降低空調溫度等手段,減少用電負荷,為其他更為急切的用電場景調度電能。這些調控措施對用戶側的影響極小,幾乎不會影響正常使用,但卻能夠在宏觀的電力調度和規劃中發揮重要作用,提升電網的智能化和運行效率。
自2023年開始,趙俊華教授受邀出任南方區域電力市場管委會
專家委員,深度參與了國內首個區域電力現貨市場的建設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國內外電力行業研究與實踐經驗,對于電力市場改革、電力現貨交易等提出了眾多獨到見解。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