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包頭數字碳票完成首筆跨區域“場內”公開交易,近1300噸數字碳票走出包頭,推動地區
綠色價值流通。
當日,烏海市一家企業通過包頭公共資源產權交易線上
平臺,以單價每噸94.4元的
價格認購了1279.66噸包頭數字碳票。這筆交易將用于生態環境損害替代性賠償,成交總價12.08萬元。
據包頭市林草局改革發展和科技科負責人介紹,這筆交易是包頭數字碳票完成的首筆跨區域“場內”公開交易,它將包頭數字碳票的市場服務范圍拓展到自治區其他盟市,以
碳減排量收益權憑證的方式推動綠色價值流通。
碳票是碳減排量收益權憑證,碳資產交易的“身份證”。包頭市針對不符合林業開發條件的
碳匯資源,積極開發可用于區域內交易、流轉、抵銷的地方
碳匯產品,也就是“包頭林草數字碳票”,用數字碳票撬動生態市場。
2021年,包頭開始探索地方碳匯市場,同年3月包頭市率先在全國提出并啟動建設碳達峰
碳中和林草碳匯(包頭)試驗區;2022年11月入選首批全國林業碳匯
試點市;2024年,包頭市正式建成內蒙古首個地方林草碳匯交易服務中心,實現了包頭數字碳票“進場”公開交易。
包頭公共資源產權交易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強說,以往的受讓方全是包頭域內的買受人,現在的這筆交易已經走出包頭,實現包頭碳票的跨區域交易,碳匯價值被更廣泛認可。
一張小碳票,撬動大市場。據了解,今年,包頭市已先后完成4筆數字碳票交易,碳票交易達2050.36噸,總價18.98萬元。
目前,已有自治區內外的企業和個人積極認購30200噸數字碳票,主要應用于各類零碳
會議、零碳活動和生態司法、林草碳匯失損補償中,在自治區率先實現碳匯區域交易和區域補償。
包頭市林草局相關負責人在采訪中表示,2025年包頭市將通過推行項目征占用草原林地碳匯失損補償和“生態司法+碳匯”模式,致力打造“零碳企業”“零碳園區”“綠色低碳餐館”等,創造更廣泛的消納渠道和應用場景,提高包頭數字碳票市場需求,促進林草碳匯價值更好實現。(記者 蔡冬梅 通訊員 周建暉)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