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
綠色低碳轉型和發展
綠色生產力已成為必然趨勢。德力西集團作為電氣制造行業的領軍企業,在推動綠色生產力方面有哪些舉措和成效?如何制定自身的“雙碳”發展路線圖?構建綠色制造體系需要提升產業的含“新”量、含“智”量和含“綠”量,德力西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全國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德力西集團全面聚焦國家“3060”雙碳目標,通過技術創新和綠色轉型,推動企業向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雙輪驅動 助力綠色低碳轉型
“現在一談到綠色低碳轉型,大家往往以為就是
新能源行業的事情,其實人類用電已經兩百年了,作為能源形式來講并不‘新’。”胡成中強調。
胡成中表示,能源轉型、綠色低碳發展的主要抓手是兩個方向:一是電力來源的清潔化,用光電、風電等低碳方式替換火電;二是能源消費的電氣化,把燒煤、燒油的機器設備替換成用電的設備。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就德力西來說,我們參與綠色低碳發展的切入點主要有兩個層面:一是立足我們的專業、特長,為光伏電站等電力生產端,以及工業、商業(如充電樁)等電力消費端,研發和提供更符合當前需要,更智能、更安全、更有利于智慧化能源管理的電氣產品;二是基于社會責任,積極主動地去推進整個制造全流程的節能減碳工作,包括增加光伏自用電站、儲能調峰設施等等,對不能滿足全部用電需求的差額部分,以購買綠電的方式來抵消。”胡成中表示。
明確路線圖 從“小目標”邁向“凈零未來”
在國家“3060目標”的指引下,傳統制造業如何在綠色低碳轉型中找準自身定位并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成為當下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對照國家的‘大目標’,結合企業實際,我們也制定了自己的‘小目標’。”胡成中說。
具體來說,德力西從2018年開始推進清潔生產,2019年投用了第一座光伏電站(蕪湖),2020年獲評省級綠色工廠(濮陽、溫州),2021年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溫州),2022年獲得
碳中和工廠認證(蕪湖),2023年獲得零碳工廠認證(溫州、蕪湖、濮陽)。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從自發電占比9%左右,提高到30%以上。”胡成中告訴記者。
“今年我們的目標,是把自發電占比提高到50%以上,能源效率提升15%,綠色原料占比達到90%,供應商減碳15%,還包括單位產品運輸的
碳排放減少15%。”胡成中表示。
對于未來愿景,胡成中給出了明確的目標,那就是到2030年實現“零碳就緒”(碳排放減少90%,并以碳抵消實現剩余碳排放的中和);2040年實現“端到端的碳中和”(包含碳抵消);2050年實現“端到端價值鏈的凈零碳排放”(符合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SBTi企業凈零標準》)。
深化認知 探索綠色智慧升級新路徑
在全球綠色轉型的大潮中,傳統制造業如何在新時代煥發出新活力,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德力西通過多年實踐,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實際上,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認知也是逐步深化的。”胡成中表示,最早在2011年左右,德力西開始大力推動工廠自動化升級,當時主要是看到德力西與世界一流企業的差距,希望提高生產效率。在逐步實施的過程中,又發現單一的流水線自動化還不夠,還要打通整個生產全流程,甚至包括供應商管理、物流管理、銷售管理,這才把自動化升級為智慧化。
“綠色化是我們在看到世界的潮流以及國家的規劃之后,才開始相應的行動,實施起來又發現,之前的智慧化工作跟綠色化并不沖突,反而為我們快速提高含‘綠’量創造了極大的便利。”胡成中指出。
在胡成中看來,減碳工作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要一點點從各個環節“摳”出來,靠人工效率很低,有管理和生產、庫存、物流、銷售一體化的智慧系統,實施起來才更高效。
“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要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而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
“德力西的主業電氣產業確實是傳統產業,但德力西多年來所做的智慧化、綠色化轉型又恰好符合了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胡成中強調。
胡成中表示,對新質生產力的學習、認知還要進一步加深,用于指導企業未來的努力方向。他介紹,德力西去年聯合有關科研院所,設立了行業內首個新質生產力創新研究院,就是希望能實現更高水平的謀篇布局,向生態主導型和
平臺引領型企業轉變,在新領域、新賽道加快孵化新質生產力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生態圈上下游緊密合作、產業鏈價值鏈融通新格局,探索企業生產力轉型升級的新目標與新模式。
加強傳統行業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勢必會增加成本,如何處理成本與收益的平衡?如何實現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生產力?
“綠色低碳升級確實需要巨大的投入,如果算短期‘經濟賬’,肯定賺不回來。但企業想要開‘百年老店’,眼光就必須放長遠。”胡成中表示,“3060目標”是國家對全世界的鄭重承諾,作為龍頭企業有責任響應支持。此外,作為一家全球布局經營的企業,也必須跟上綠色低碳發展的大趨勢。
“當然也并不是完全沒有經濟回報,比如去年我們參加國家電網的一個項目招標,因為有完備的
低碳認證資料,最后獲得0.5的加分,順利拿下一億多元的訂單。另外從國際市場來看,未來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對進口產品的‘
碳足跡’設置門檻,我們也是未雨綢繆。”胡成中進一步補充說。
從自動化到智慧化,再到綠色化,德力西不僅在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上持續發力,更積極探索新質生產力的實現路徑。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