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不安的信號:美國不是可靠的合作伙伴
在美國政策反轉的背景下,多家外媒將目光投向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睹麋R》周刊刊文稱,美國反復無常的舉動意味著“外交上的尷尬”,從長遠來看,未來將掌握在那些發展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的國家手中。《世界報》報道稱,在將于2025年11月在巴西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之前,各國需要制定更高的減排目標,以加強多邊氣候合作并彌補美國政策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體的作用將更加突出,其政策走向可能影響全球氣候治理的未來方向。
國際能源署(IEA)去年的報告稱,中國將在未來6年引領綠色能源的蓬勃發展,預計到2030年,全球近60%的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將來自中國。IEA署長法提赫·比羅爾表示:“如果用兩個詞來總結這一趨勢,那就是‘中國’和‘太陽能’。”《世界報》刊文稱,中國在全球清潔能源市場的角色愈發重要,可能成為維持國際氣候行動的重要支柱。
但值得強調的是,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也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對于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美聯社報道稱:“這意味著美國政府不再參與實現減排目標的努力,也不會履行對《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任何財政承諾。”美國自由派智庫“美國進步中心”刊文稱,美國再次退出《巴黎協定》并不反映該協定的失敗,而是標志著“美國對領導力的放棄”,以及“在全球合作最為必要的時刻,孤立主義的明顯回歸”,同時還傳遞出一個令人不安的信號,即“美國不是可靠的合作伙伴”。
【環球時報駐美國、法國、德國特約記者 馮亞仁 岳雯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單劼】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