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寧國市以碳均效益評價為導向,通過生態護綠、項目用綠、金融活綠,差別化配置資源要素,推動優勢資源向山核桃產業集聚,以森林
碳匯“含綠量”提高山核桃產業“含金量”。
嚴格管理抓“護綠” 。大力推行禁用除草劑工作,對林間樹木實施砍灌等社會化服務,明確禁用除草劑、合理使用低毒農藥、科學使用復合肥等管理規范,引導林農禁用除草劑面積超過20萬畝,推廣使用割灌機12350臺,從源頭上控制濫用除草劑破壞生態環境的短視行為。南極鄉梅村村林農自發組建護林隊,開展巡山護林、發放宣傳材料,號召村民響應政策。近年來,全面禁用除草劑為主的生態修復成效初顯,平均每畝山核桃產量增加10%—30%。
項目牽引抓“用綠” 。在萬家鄉西泉村完成寧國市首個生態產品總值核算工作,生態產品總值(GEP)為16.50億元,其中森林生態系統價值量為15.63億元,占總價值的94.77%。通過實施GEP核算項目,積極開發森林碳匯,促進參與
碳交易,將森林固碳的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創新開發寧國“探道西泉,低碳有你”募資項目,首創全省義務植樹新形式,已募集資金5萬余元,用于林區道路修繕和森林生態修復工作。結合前期開發的西泉村林業碳票項目,在旅游觀光、就餐住宿等方面以30元/人標準,給予義務植樹盡責人消費優惠。
探索
試點抓“活綠”。建立“一評二押三兜底”機制,常態化開展林權抵押貸款,開發“核桃貸”“五綠興林·勸耕貸”“皖農·云擔通”“鄉村振興貸”,已辦理涉林貸款1億元。推動債權式“林票”改革
試點,發放全省首批林票71份,票額總計312.7626萬元,面積達1017.4畝,涉及70戶林農和1個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通過市場化手段,高效配置市域內森林資源,建立起集森林質量提升、經濟林產業發展、森林康養建設、木竹加工處理為一體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