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低碳技術創新和應用
中國社會科學網:全球已經有50多個國家實現碳達峰。當前,較高的經濟發展質量、較為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以及不斷優化的
碳排放結構為中國實現碳達峰帶來了客觀機遇,但也面臨諸多現實問題。您認為該如何借鑒已實現碳達峰國家的經驗,提出和實施適合我國國情的本土化對策?
馬海韻:基于“技術-組織-環境”理論框架的分析和研究發現,率先碳達峰國家低碳技術創新的采納應用過程存在共性規律,我國可在技術、組織、環境三個維度采納應用低碳技術,推動“雙碳”目標順利實現。
在技術維度,結合資源稟賦、技術儲備及性價比采納應用低碳技術。結合資源稟賦采納應用特定低碳技術,依據已達峰國家低碳技術遴選經驗,采納契合國家資源稟賦的零碳技術可將資源優勢充分轉化為減排效能,從而最大化實現低碳技術收益。結合技術儲備采納應用特定低碳技術,中國宜優先發展儲能技術攻關、建立健全工業生態系統等。遴選低碳技術須考量推廣成本,優先采納性價比高的低碳技術。
在組織維度,關注降碳戰略和資源分配對低碳技術的支持作用。地方政府應根據中央部署和指導,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上述低碳技術研發及采納應用推廣計劃;制定碳排放指標模板,明確反映碳排放總量、碳排放強度以及具體行動效率的關鍵指標;落實嚴苛的階段性目標以約束企業碳排放行為。企業應根據自身的行業特點和市場需求積極采納應用適配的低碳技術,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合作,通過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實現資源、信息和經驗互通共享,充分發揮資源要素對低碳技術采納應用的驅動作用。政府宜發揮牽引作用,整合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元主體的資源優勢,構建層次豐富、形式多樣的低碳技術創新政產學研用
平臺。同時,政府還可精準配置財政支持體系,建立健全低碳技術金融支持體系,發揮財政金融資源對低碳技術采納應用的支撐作用。
在環境維度,通過縮減
碳市場配額和制定碳約束性政策督促采納應用低碳技術。改進
碳交易市場的
碳配額分配方式和額度;逐步擴大碳排放交易市場規模,增加
碳交易主體的種類和數量,促進
碳配額在不同行業、企業中的流通,利用有限的碳排放預算取得最大化降碳收益。完善當前的碳約束性政策,實施
碳稅制度,對高碳排放企業征收一定比例的稅費,提升其碳排放成本;建立行業碳排放標準和監管制度,對高碳排放行業和企業制定嚴格的碳排放限額,對低碳排放行業和企業給予認證和獎勵。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