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象山縣設立全國首個跨省共建的藍碳生態碳賬戶,完成全省首例“藍碳+產權+司法”交易。
在象山縣人民法院審理的一起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中,被告人自愿認購象山縣黃避岙鄉422.5噸藍碳生態價值產品,存入了象山縣藍碳生態碳賬戶。寧波產權交易中心、廈門產權交易中心聯合向象山法院發放了象山縣藍碳生態碳賬戶核銷憑證。
“藍碳”是指利用海洋生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海洋中的過程、活動和機制,相對于陸地上的
綠色碳匯,具有固碳量更大、效率更高、儲存時間更長等特點,藍碳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機制也更為靈活。象山縣擁有鹽沼、貝藻類、漁業
碳匯等豐富藍碳資源,發展藍碳經濟的自然條件優勢顯著,已于2023年2月完成全國首單藍
碳交易拍賣,并于今年2月啟用全國首個雙碳“一件事一次辦”企業增值化服務。
為打造“海上兩山”實踐地金名片、助“雙碳”目標,象山法院創新構建“刑事打擊+民事賠償+生態修復”環境資源審判新模式,在環境司法領域通過個案探索將藍碳交易用于履行替代性生態修復功能,同時依托產權交易機構在藍碳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和要素交易上的專業優勢,積極促成生態司法與碳匯交易的有機銜接、深度共融。
據了解,象山法院還與寧波產權交易中心、縣發改局等單位開展藍碳創新聯盟合作簽約,助力打造可持續發展的藍碳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平臺和藍碳司法生態補償機制的全國樣板。
下一步,象山法院還將繼續積極延伸司法生態補償交易的應用場景,推動“軟資源”真正轉變為“硬資產”。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