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措施應該因地制宜、見招拆招
總體來看,在2024政府工作報告中,各省份在綠色低碳發展的具體措施,有共同的特點,也各有側重。
比如,海南作為旅游大省和國際旅游目的地,在綠色低碳發展方面更有創新意識,提出了一系列舉措,包括:探索建立海南重點行業產品碳足跡核算、認證標準;開展碳標簽
試點;持續建設碳普惠應用場景;高標準建設海南國際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等。
河南作為中國的重要工業基地,其產業結構以重工業為主,能源消費結構也相對偏煤。因此,河南更加注重推動產業綠色轉型,開展傳統產業全流程清潔化、循環化、低碳化改造,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時,河南積極推動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建設,培育綠色工廠,促進綠色制造產業的發展。
湖北擁有豐富的水電資源,同時積極推進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湖北更加注重能源結構的優化和
清潔能源的發展,包括積極推動電力裝機規模的擴大和
清潔能源裝機占比的提高;積極推動公共交通系統的新能源車替代,建設公共充電樁,推廣電動汽車等清潔能源交通方式等。
四川作為西部省份,提出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并在“加快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方面提出了有力舉措,包括建立重點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和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建設,持續開展近零碳排放園區、零碳供應鏈等綠色低碳試點等。
更重要的是,如何推動相關“碳”舉措的落地?黃曉丹表示:“由于各地的資源環境要素稟賦與產業發展基礎各不相同,相關措施的落地見效需要因地制宜、見招拆招,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對此,嚴展也認為,有些舉措相對容易,有些舉措則相對困難。
“對于實施條件成熟、范圍合理、標準明確的措施,推進起來相對會更容易,且效果會更突出。比如零碳工廠、零碳園區建設;穩步發展海上風電、光伏發電;完善廢鋼鐵、廢銅鋁、廢舊動力電池等循環利用政策體系等。”嚴展說,“基礎性建設更有難度,但值得去、也必須去攻克,比如碳核算、產品碳足跡相關體系建設。”
他也建議,在各項措施中,應該重點關注激勵措施,因為推動碳減排過程中,市場主體需要投入成本。有效的激勵措施,能夠更好引導、激發企業減排意愿,比如推進碳排放權、用能權市場化交易;創新發展碳市場、綠電市場;完善綠色金融等。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