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碳排趨勢
2020年12月21日,國新辦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中國2019年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降低48.1%。根據《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0年比2019年單位GDP碳排放下降1%。
“十四五”期間的目標是下降18%,與“十三五”目標一致。這意味著2026年至2030年單位GDP碳排放也需要下降18%左右,才能完成2030年比2005年單位GDP碳排放下降65%以上。
分行業看,我國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來源是高耗能行業,尤其是電熱氣水生產業。以中國碳核算數據庫(CEADs)進行分析,該數據庫提供了中國國家層面以及省市和區縣的二氧化碳碳排放數據。
數據分析顯示,同比增速已經為負的產業包括紙和印刷業、電氣設備和機械、普通機械、紡織品業、其他制造業、食品和煙草、運輸設備、木材和家具、電子和電信設備、化學制品、非金屬礦產品、批發零售業等;增速依然較高的是運輸倉儲郵電服務業、電熱氣水業、石油加工、焦化和采礦業等。
具體看六大高耗能行業,2015年至2017年,電熱氣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速平均為2%,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同比增速平均為-3%,非金屬礦物制品業近三年同比增速平均為-5%,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同比增速平均為-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同比增速平均為-3%,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同比增速平均為-2%。
分區域看,全國范圍內的電熱氣水生產和供應業等高耗能行業,可能會受到較大影響。從各省的碳排放總體情況來看,碳排放與工業乃至高耗能行業的發達程度存在一定正向相關關系,因此,那些碳排放總量、強度和增速本身較高,或對高耗能行業較為依賴的省市可能更容易受到碳中和等相關政策的影響。
①排放總量:山東、江蘇、河北和內蒙古,是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最高的四個?。▍^)。
②排放強度:即單位GDP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寧夏、內蒙古、新疆和山西的碳排放強度較高;北京、廣東、上海和福建等東部省市碳排放強度最低。
③排放年復合增長率:寧夏和內蒙古是二氧化碳、人均二氧化碳年復合增長率最高的兩個省份;而北京
碳減排效果顯著,二氧化碳、人均二氧化碳年復合增長率均是最低的,分別為2%和-1.2%。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