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畢馬威中國與
碳中和行動聯盟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發布《2023年中國
碳金融創新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認為,未來全國
碳市場和
碳金融將在現有成果的基礎上蓬勃發展,全國
碳市場的規模將穩中有升,市場覆蓋主體、覆蓋行業、產品種類等核心要素均將逐漸豐富,全國碳市場
價格將更加充分地反映社會平均減排成本,
價格發現機制不斷完善。
畢馬威中國金融行業戰略咨詢主管合伙人支寶才指出,根據相關數據預測,中國碳金融相關市場規模未來將達到十萬億級別,市場覆蓋主體、覆蓋行業、產品種類等核心要素均將逐漸豐富。預計金融機構、投資者等更多主體將參與到碳市場的交易活動中。碳市場覆蓋的行業范圍也將有序從目前的發電行業擴展到更多行業。全國碳市場價格將更加充分地反映社會平均減排成本,價格發現機制不斷完善。未來碳市場的價格博弈將更為活躍,碳市場將通過
碳價推動企業減排并促進減排技術革新。
據了解,畢馬威在進博會發布的白皮書是業內首部聚焦中國碳金融領域創新的著作,白皮書全面回顧了中國碳市場發展的卓越成果,匯集了銀行、證券、保險、信托、投資、
碳資產管理等領域15家市場領先機構在碳金融方面的深厚實踐積累和專業見解,旨在構建一套碳金融創新方法論,同時分享市場前沿的創新方案和領先洞察,為行業設立新的基準。
白皮書分為四個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探討了中國碳金融市場的特殊性,第二部分圍繞中國碳市場特征展開分析。第三部分基于碳金融定義,推出中國碳金融全景生態,并提出了碳金融六大創新維度,對各維度下具體創新方案深入探討,匯集國際領先實踐、市場機構創新
案例等,提出各維度的創新建議。第四部分展望中國碳金融的發展前景,總結未來三大關鍵發展趨勢。
自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以來,我國碳市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卓越的成果。白皮書指出,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需要傳統產業和能源結構積極轉型,而轉型金融的核心在于通過對碳資產的定價和管理,促使企業低碳轉型。碳市場肩負碳資產價格發現的核心功能,是碳金融的發展基礎,對轉型金融尤為重要。另一方面,碳市場與傳統的證券交易市場和商品交易市場有所不同,更加凸顯其獨特性。而碳金融的快速發展也與碳市場的繁榮緊密相連。
白皮書認為,中國碳市場和碳金融的發展取得了卓越成果,目前呈現出六大關鍵特征,包括我國碳金融的頂層設計突出
碳減排;碳金融制度保障初步建立,實施細則不斷完善;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運行兩年多來,市場總體運行平穩;全國
碳交易市場化程度有待提升;全國碳市場參與主體多元化程度有待提升;全國碳市場碳金融仍在理論探索階段等。
白皮書對我國碳金融創新模式進行了分析,其中指出基于碳金融生態中的監管、市場、服務生態三大維度,識別出六種碳金融創新模式。其中,三大維度包括了監管維度,市場維度和生態維度。而六種碳金融創新模式包含了制度規劃創新,交易機制創新,主體角色創新,交互場景創新、金融產品創新、服務網絡創新。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