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首個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成功舉辦,通過清潔
綠色能源賦能大會保障,實現了“零碳”辦會。“零碳”辦會再一次體現出推動
綠色轉型的可能性和重要意義。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舉世矚目。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指出,要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發展綠色低碳產業;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綠色低碳轉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助推劑,對于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意義。
推動綠色低碳轉型一是有助于經濟良性發展,通過化解過剩產能,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建立綠色制造體系。二是有助于優化能源結構,持續推進清潔低碳能源體系建設,提高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水平,降低煤炭消費占比。三是有助于推進重點領域和行業節能改造,通過控制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提高能效,使得循環經濟再上新臺階。四是有助于發揮
碳交易市場機制協同作用,推動完善
碳交易市場,有效提升企業減排和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意識與能力,實現綠色金融穩步發展。此外,還有助于縱深推進污染防治攻堅工作,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
不過,綠色低碳在體制機制、政策體系、治理方式等方面仍然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未來,還須加快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全面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工作。
穩步推進綠色產業集群建設。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完善循環產業鏈條,構建綠色產業鏈,實現多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支持綠色低碳工業、農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壯大綠色環保產業,鼓勵各產業園區推進能源資源的節約高效循環利用,健全綠色低碳發展的生產體系。通過綠色產業協同集聚促進區域協同,達到經濟效益與綠色效益的平衡。
加快構建以清潔低碳能源為主體的能源供應體系。加快推進大型風電、光伏發電基地建設,支持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全鏈條研發,著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科技創新能力,促進能源產業數字化,進一步降低可再生能源的研發成本與應用成本,促進可再生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加強能源自給能力,以解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中的“卡脖子”問題。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鼓勵地方建立再生資源區域交易中心,鼓勵企業設立廢物回收商業新模式,實現能源節約與高效利用,促進“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現代清潔低碳能源體系的構建。
強化
碳排放法律法規政策與統計核算體系。持續健全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以規范企業行為,鼓勵企業減少
碳排放量。構建綠色金融法治保障體系,穩妥有序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健全碳交易制度,促進碳交易市場發展,強化碳交易市場監管。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理順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機制,在企業層面加強碳排放核算能力建設,確保碳排放統計核算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一致性、可比性和透明性,以保證碳交易市場的平穩運行。
加強生態環境治理與監管保護。統籌污染治理與生態保護,持續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移動源污染防治,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堅持把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強化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建立完善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環境監督機制,開展自然保護地、自然保護區監管工作,健全生態環境標準和基準體系,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通過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來提升生態系統
碳匯能力。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