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科學的經營管理是人工林
碳匯提升的主要途徑。合理輪伐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工林集約經營的理念,是實現森林結構調整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多代連栽出現立地生產力下降與輪伐期的選擇密切相關,開展不同輪伐期對杉木人工林碳固存影響的研究,可為其可持續經營提供理論依據。通過設置不同年齡序列的杉木人工林野外觀測樣地,應用野外觀測數據對FORECAST模型進行驗證,在此基礎上模擬不同輪伐期對其碳固存的影響。結果表明:(1)短輪伐期(15年)在150年間的總固碳量較高,但固碳持久性較低,每個輪伐期之間的固碳量下降幅度較大,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經營模式。(2)正常輪伐期(25年)和長輪伐期(50年)的總固碳量低于短輪伐期,但長輪伐期固碳持久性更強,有利于維持每個輪伐期內固碳量的穩定。(3)在好的立地條件下(立地指數(SI)=27),輪伐期越短對地力消耗影響越大,為了碳固存的持久性,建議杉木人工林的生態輪伐期選擇在25年以上。(4)應用FORECAST模型可以定量地評估人工林的固碳能力,且該固碳能力是基于不同經營管理措施下的可持續固碳能力。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