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
碳匯,指指通過改善農業管理、改變土地利用方式、育種技術創新、植樹造林等方式,吸收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或機制。
2022年5月初,廈門產權交易中心設立了全國首個農業碳匯交易
平臺,發放全國首批農業碳票,23日,全國首個農業碳匯服務驛站在廈門市同安區蓮花鎮軍營村設立。該驛站由廈門市產權交易中心與廈門農商銀行合作設立,采取“整村授信+承包經營戶貸款”的創新模式,根據鄉村農業碳匯量,確定整村授信額度,向茶園承包戶發放茶園種植經營類貸款。
眾所周知,我國核證自愿減排量(
CCER)市場正在重啟倒計時,由于未被納入
碳排放配額(CEA)市場,所以
CCER市場的重啟對于農業碳匯來說是巨大的機遇。
“農業農村是雙碳重要陣地,農林碳匯潛力大”,這是不爭的事實。據悉,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備案的CCER林業碳匯項目使用的
方法學有4個。
同樣在2022年5月初,農業農村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 《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其中就提到,以實施減污降碳、碳匯提升重大行動為抓手,全面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度,以創新驅動生態系統碳匯提升技術體系,增加漁業碳匯潛力,發揮果園茶園碳匯功能,實施農田碳匯提升行動等等。
就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中國農田生態系統面積大,碳儲量高,是全球生態系統碳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除了林業碳匯之外,農田碳庫的發掘潛力也是可觀的,其中農田土壤碳匯價值可期。
有研究表明,陸地土壤有機碳儲量約為1400—1500 Pg, 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碳庫,其中農田土壤碳儲量約占陸地土壤碳儲量的8%—10%。農田生態系統
碳源/匯估算方法按照研究對象可分為農作物生物量評估、土壤有機碳評估和農田生態系統碳匯評估,農田管理措施, 如耕作方式、施肥處理和土地利用方式, 對農田生態系統碳匯具有決定性作用。
農業農村部在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
會議第0867號建議的答復(關于加快糧食作物高產區納入碳匯結構的建議)中就明確,正在積極探索農業
碳減排和利用路徑,對農業碳匯項目納入自愿減排交易機制的科學性和實施路徑進行深入研究,推進具備條件的農業碳匯項目參與自愿減排交易,通過市場機制實現農業
碳減排和利用有效補償。具體的,從加快統籌高標準農田建設及節水灌溉等項目,推廣農業節本增效技術,推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方面都有計劃部署。
將農產品,農業經營行為產生的固
碳價值量化,甚至變現,這是農業碳匯,或者說農林碳匯參與CCER市場的目的和初衷,為
綠色農業、
綠色農村、美麗鄉村建設等發展提供了又一破題思路,并也成為鄉村致富的又一條路徑。另外,農業溫室氣體排放占排放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其減排貢獻和關鍵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浙江農林大學農村環境研究所依托于浙江農林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優勢,在農林碳匯、生態環境修復以及鄉村領域EOD模式的規劃咨詢服務等方面擁有深厚的積淀。
研究團隊圍繞國家鄉村振興的重大需求,開展農業環境污染機理及防治措施、農村水生態系統機理及生態修復技術、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農村低碳循環經濟等方面的研究。自成立以來,研究所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市級科技項目等科研項目16項,培養了30余名研究生。獲省部級獎項4項,發表學術
論文50余篇,出版行業標準和導則16部。擁有水環境實驗室、農村環境微生物實驗室、農村污水設備實驗室等教學科研實踐平臺。
隨著Verra宣布將于2023年3月31日停用VCS方法學“VM0017采用可持續農業土地管理v1.0”,并確定需要進行重大更新,以使用該方法與土壤有機碳(SOC)和農業溫室氣體(GHG)核算方面的最佳實踐和科學共識保持一致,并解決該方法與其他農業土地管理(ALM)方法之間的重疊部分,特別是“VM0042改進農業土地管理方法v2.0”,預計在未來幾周內發布,其附帶模塊VMD0053中歇息的模型校準、驗證和不確定性指導,提高了SOC和溫室氣體通量量化的嚴謹性。“農業碳匯”在此走入人民的視野。
農業碳匯屬于生態碳匯的一種,也是具有碳源和碳匯雙重熟悉的特殊產品。一方面,作為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源,農業生產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為57.95億噸,站全球總排放量的12.04%,我國農業活動排放量為6.6億噸,占全國總排放量的5.21%。同時又是重要的創匯領域,低碳農業可以抵消80%以上的農業碳排放。
2012年國家發改委頒布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發改氣候〔2012〕1668號)支持鼓勵農林等碳匯項目申請并交易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
2015年5月28日,農業部會同發改委等部門編制的《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生態碳匯-政策文件4-《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提到,要建立農業碳匯交易制度,促進低碳發展。
2019年生態環境部在《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0660號(資源環境類047號)提案答復的函》中指出:鼓勵和支持農業溫室氣體減排交易,并研究推進將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納入全國
碳市場。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
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生態碳匯-政策文件3-《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
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也提到,開展耕地質量提升行動,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提升生態農業碳匯。
2022年5月7日,農業農村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的《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生態碳匯-政策文件1-2022年《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農科教發〔2022〕2號)中明確了包括稻田甲烷減排、化肥減量增效、農田碳匯提升在內的十大行動內容。
2022年9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國家林草局(國家公園局)《關于推進國家公園建設若干財政政策意見的通知》生態碳匯-政策文件2-2022年《關于推進國家公園建設若干財政政策意見的通知》。通知提出,支持開展森林、草原、濕地等碳匯計量監測,鼓勵將符合條件的碳匯項目開發為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探索建立體現碳匯價值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我們摘取了部分項目,如CCER中
CMS-083-V01保護性耕作減排增匯項目方法學生態碳匯-農業碳匯-方法學1-保護性耕作減排增匯項目方法學
CMS-017-V01在水稻栽培中通過調整供水管理實踐來實現減少甲烷的排放生態碳匯-農業碳匯-方法學2-在水稻栽培中通過調整供水管理實踐來實現減少甲烷的排放(第一版)
CMS-081-V01反芻動物減排項目方法學生態碳匯-農業碳匯-方法學3-反芻動物減排項目方法學
CMS-082-V01畜禽糞便堆肥管理減排項目方法學生態碳匯-農業碳匯-方法學4-畜禽糞便堆肥管理減排項目方法學
CMS-026-V01家庭或小農場農業活動甲烷回收生態碳匯-農業碳匯-方法學5-家庭或小農場農業活動甲烷回收
VCS中的
VM0017采用可持續農業土地管理v1.0生態碳匯-農業碳匯-方法學6-VM0017 采用可持續農業土地管理,v1.0
VM0042改進農業土地管理方法v2.0生態碳匯-農業碳匯-方法學7-VM0042 改進農業土地管理的方法,v1.0
VM0022 通過減少氮肥施用量量化農作物的 N2O 排放量v1.1生態碳匯-農業碳匯-方法學7-VM0022 通過減少氮肥施用量量化農作物的 N2O 排放量,v1.1。
我們通過相關測算,得出以下收益結論:水稻0.2噸/畝/年,耕地0.1噸/畝/年,分成收益30到40年。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