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pr3nx"></address><address id="pr3nx"></address>

    <noframes id="pr3nx">

      <address id="pr3nx"><address id="pr3nx"><listing id="pr3nx"></listing></address></address>

      <form id="pr3nx"><th id="pr3nx"><th id="pr3nx"></th></th></form>

      視點丨我國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之路

      文章來源: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王衛權 李丹 于洋2023-07-27 10:03

      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與新形勢
       
      (一)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成就斐然
       
      我國可再生能源經過40余年的發展,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無論是裝機容量還是產品設備的產能產量都位居世界前列。
       
      根據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發布的《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22》,截至2022年底,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12.13億千瓦,超過了煤電裝機規模,在各類電源總裝機容量占比上升到47.3%;年發電量2.7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31.6%。其中,風電、光伏年發電量首次突破1萬億千瓦時,接近中國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供應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2022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相當于減排全國二氧化碳約22.6億噸,出口的風電光伏產品可為其他國家減排二氧化碳約5.7億噸,合計減排二氧化碳28.3億噸,為我國清潔低碳轉型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新形勢和新機遇
       
      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提出“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海洋能、地熱能等,不斷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
       
      《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大力發展新能源。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超過 12 億千瓦。“雙碳”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持續增加,碳中和階段其裝機容量有望超過50億千瓦,成為我國電源的絕對主力。
       
      隨著能源轉型的深入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面臨著新的發展形勢:可再生能源比例持續增加,電網靈活性不足逐漸顯現,要求通過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提升可再生能源提升電網友好性,降低發電成本,可再生能源將向高質量發展邁進;跨界進入可再生能源的企業日益增多,可再生能源行業同質化現象加重,競爭加劇,對企業技術創新、降本增效和運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俄烏沖突使能源安全再次成為全球熱點之一,多個國家和地區將可再生能源作為實現能源安全和應對氣候變化的主力,提出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宏偉目標和保障措施,帶動了海外可再生能源的迅速發展,可再生能源成為新的國際合作熱點。
       
      關于推進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的幾點思考
       
      如上所述,未來,可再生能源將高比例、大規模發展,將從舉足輕重向擔大任者轉變,從補充能源向主體能源轉變。在這個過程中,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逐漸呈現融合之勢,包括上下游產業的融合,與其他能源的融合、與其他行業的融合以及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融合。
       
      (一)可再生能源產業鏈上下游融合將有助于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當前我國風電和光伏行業還面臨著諸多問題、痛點和難點,包括階段性的供需失衡、部分供應鏈價格急劇振蕩、高比例接入帶來的消納難題、儲能的強制配置、用地與生態環境保護、地方保護主義等,這些都是實現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發展需要克服與解決的現實難題。
       
      因此,可再生能源行業出現了更多的上下游協同發展,在光伏領域,硅料與硅片企業、硅片與組件企業、組件與發電企業深度合作,企業通過戰略聯盟、簽訂長單、技術合作、互相參股等方式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共同抵御供應鏈的風險與挑戰,主動布局價值鏈高端環節,推動產業鏈和供應鏈轉移,提高產業鏈的效率,有效降低產業鏈的成本。
       
      在風電領域,很多風電企業從單一業務向風力發電、風電制造和風電服務轉變。風機制造頭部企業紛紛向新能源和智能電網、儲能、光伏、制氫及綜合能源開發轉變,成為綜合能源服務商。通過這些上下游的融合發展,可以聯合研發攻克產業鏈存在的技術問題,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效率,降低整個產業鏈的成本,提升可再生能源的經濟回報和競爭力。
       
      (二)可再生能源與其他能源融合發展提升穩定性和可靠性
       
      風電和光伏發電具有波動性和不穩定性,無法提供調頻調峰和轉動慣量。風電和光伏發電大規模高比例接入電網,給電網的穩定運行和安全性帶來了一定挑戰,同時將增加電網的調度成本??稍偕茉葱枰推渌茉慈诤习l展,提升其穩定和可靠性,減少對電網的沖擊,提升對電力系統的友好性。因此,可再生能源逐漸與煤電、核電、天然氣發電呈現融合發展態勢。
       
      不僅如此,可再生能源與氫能、儲能也將融合發展,實現風光水火儲一體化的開發模式,一是通過電源之間的互濟,減少風電和光伏發電不穩定對電網的沖擊,保障電網的穩定運行,二是通過氫能和儲能的大規模應用,既可以平滑光伏發電和風電的出力曲線,又可以部分解決棄風棄光的問題。在我國的東部、中部地區,加強受端依托省區外電力與本地電源共同滿足新增電力需求,實現“電從遠方來”與“電從身邊來”相輔相成,提升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水平。
       
      在這方面,除了五大電力集團積極布局可再生能源之外,許多其他能源企業也紛紛布局可再生能源,如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中煤集團、中國廣核、中核集團、中國電建等中央企業都成立了新能源相關的子公司,依托各自的特長開展可再生能源業務。
       
      (三)可再生能源與其他行業融合發展拓展應用場景,提升應用水平
       
      未來,可再生能源電力作為生產要素,將實現跨界融合,與其他行業融合發展。
       
      一是實現與材料、化學、化工、電子、機械、電氣、電工、電子、玻璃等行業融合,提升原材料、零部件、整機的質量和性能,延長使用壽命,提高電網友好性和環境友好性,尤其是有利于攻克“卡脖子”的關鍵原材料和零部件。
       
      二是實現與風能和太陽能資源評估預測技術、自動控制技術、數字技術、仿真技術、通信信息技術、無人機等行業的融合,提升風電光伏功率預測的精度,提升運維管理的智能化和數字化,降低運維成本,提高運行效率,提前預測極端天氣,減少運行故障。
       
      三是實現與鋼鐵、石化、水泥、冶金、農業、交通、建材、建筑等領域的融合,進一步拓展應用場景。可再生能源不僅要承擔電力行業的二氧化碳減排,而且要通過提高電能在終端用能中的比例,減少其他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比如,通過車聯網與電動汽車的融合發展,降低交通領域碳排放;通過短流程煉鋼減少鋼鐵行業碳排放;通過綠電制氫為石化化工領域提供綠氫,減少石化化工行業的碳排放;通過與鄉村振興融合,為農村地區提供清潔能源,同時助力鄉村振興;等等。
       
      四是實現與金融行業的融合發展。未來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發展離不開金融行業的發展,而可再生能源也屬于綠色金融重點支持的領域,因此,可再生能源將與金融行業融合發展,將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并為可再生能源+氫能、可再生能源+儲能等新業態和新模式提供資金支持,最終通過產融結合,實現氫能和儲能的商業化,為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發展奠定基礎。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和2022年超過70家企業跨界進入了新能源領域,包括比亞迪、康佳集團、振華重工、中國信達、海爾集團、海螺水泥、TCL、寶豐集團、中國燃氣、中興通訊等。企業覆蓋范圍涉及園林綠化、玻璃纖維、建筑、汽車制造業、家居、鋁業、餐飲、煤炭、房地產、耐磨材料、電子、造紙、化工、生豬養殖、水泥、燃氣等。
       
      (四)可再生能源與其他國家和地區融合發展助推全球可持續發展
       
      在應對氣候變化、能源轉型和能源安全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已經成為全球共識。無論是歐盟、美國、日本、韓國、英國這些發達國家和地區,還是東南亞、中西亞、中東、南美、非洲等地區,都將發展可再生能源作為重要的戰略目標,這為我國可再生能源開展國際合作創造了條件和空間。
       
      我國可再生能源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中,在政策法規制定和執行、產品研發和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建設、市場培育、人才培養、標準規范制定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可以為其他國家和地區借鑒。
       
      另外,我國具備完整的可再生能源產業鏈,無論是光伏組件、逆變器等,還是風電機組,都具備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合作的技術和產能。同時,我國在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運營、工程總承包等方面實戰經驗豐富,尤其是在復雜環境下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具有大量的經驗,具備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合作的基礎。
       
      因此,未來海外市場空間巨大,尤其是在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不再新建境外煤電之后,我國可再生能源將成為能源領域走出海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助推全球可持續發展。
       
      推進我國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是加強溝通交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下,全球形勢和各行業都處于大變化的時期,可再生能源上下游之間、各能源品種之間、各行業之間應充分交流,了解彼此的需求和強項,碰撞出合作的靈感,促成合作,提高合作效率。
       
      二是促進有序發展。融合發展并不是要同質化競爭,而是要通過深入了解可再生能源行業、可再生能源企業之后,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尋找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定位和作用,實行差異化競爭,為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賦能,同時為各自的企業開發出新業務、新市場,實現企業的新舊動能轉換,從而實現有序發展、互利共贏。
       
      三是聯合攻關創新??稍偕茉锤弑壤l展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挑戰,需要上下游、不同能源品種、不同行業針對存在的“卡脖子”技術、裝備和難題,進行聯合研發、聯合攻關、聯合創新,攻堅克難,為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大規模、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四是加強國際合作。海外市場前景廣闊,但是國內的企業在走出去的時候,應該加強與當地的交流與合作,做好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的工作。同時,注意國際合作的多元化,可以從能力建設、政策制定、人才培養、項目開發等多個維度開展國際合作,實現與當地的融合發展。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海口】【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