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印發了《山東省近零碳城市、近零碳園區、近零碳社區示范創建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山東省生態環境規劃研究院應對氣候變化研究所所長馬召坤對《實施方案》進行了解讀,具體如下。
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是推動
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在此過程中經濟社會發展必然會伴隨轉折的“陣痛”,如何在“陣痛期”使經濟社會發展擺脫高碳投入束縛,成為亟待研究的課題。近零碳建設作為一種探索
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經驗的有效模式,日益受到社會的關注?!渡綎|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魯發〔2022〕19號)文件明確提出山東省要開展近零碳
試點建設,在此背景下,省生態環境廳出臺了《實施方案》,篩選一批低碳工作基礎較好,有意愿且符合條件的縣(市、區)、園區和社區開展近零碳示范創建。到2025年,建成一批近零碳城市、近零碳園區、近零碳社區??偨Y近零碳建設模式和路徑,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近零碳發展經驗。
《實施方案》明確了近零碳建設的內涵。近零碳城市、園區、社區建設,是指在城市、園區、社區范圍內,以近零
碳排放為發展目標,在碳達峰階段,通過統籌規劃,綜合運用低
碳管理機制,推進能源、產業、建筑、交通等領域低碳發展,積極推廣使用節能技術,倡導
低碳生活,重點圍繞經濟發展擺脫高碳投入束縛,探索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經驗,協同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實施方案》緊扣山東“雙碳”工作實際,從低碳管理、低碳能源、低碳產業、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農業、
碳匯與碳抵消等多個角度,分別制定了具有山東特色、體系完備的近零碳城市、近零碳園區、近零碳社區的示范創建指標評價體系。示范創建指標分為約束性指標和參考性指標,建設期內必須完成全部約束性指標和70%以上的參考性指標;參考性指標大部分為引領性指標,要求近零碳示范建設對象以更高的標準引領低碳發展,同時鼓勵地方設立更多的探索性指標。通過近零碳示范建設,一方面可以探索“經濟發展擺脫高碳投入束縛”的經驗,摸索近零碳建設路徑,為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為全省樹立標桿,引導更多地方積極開展近零碳建設,推動我省“碳排放減量替代”等降碳政策的落實,并率先開展
碳足跡評價、碳普惠、
CCUS、
碳匯開發等前沿降碳技術方法的實踐。
“雙碳”目標提出后,“雙碳”領域大部分政策與統計核算僅落實到地市,縣區層面缺少具體的政策抓手與技術支持?!秾嵤┓桨浮肥痉秳摻▽ο竺鞔_為縣(市、區)、園區和社區,確定了清晰的實施步驟,為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強度等各項相關指標提供了相應的統計核算方法,對創建對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方案的出臺,為縣區層面落實“雙碳”目標提供了保障,示范創建的縣區應依據示范創建評價指標體系,以更高的標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引領全省近零碳創建工作。
可以預見,《實施方案》的發布和實施,將有力推動我省近零碳建設,助力我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