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在“2023
綠色金融服務實體 期貨助力鄉村振興大會”上,受江蘇期貨行業、產業服務聯盟委托,弘業期貨董事長、黨委書記、產業服務聯盟輪值理事長周劍秋宣讀了“期貨行業助力實體
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倡議書。
為更好促進實體產業綠色轉型、服務鄉村振興,幫助實體企業建立良好的金融風險管理機制,江蘇期貨行業、產業服務聯盟發出以下倡議:
一是做綠色發展戰略的踐行者。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金融機構在資金融通、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和市場定價等方面的優勢和特長,推動能源結構、產業結構、投資結構和人民生活方式等全方位的深刻變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二是做綠色金融體系的推動者。依托國家現有金融市場體系,聚焦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衍生品的研發和布局,構建多元化、系列化的綠色衍生品體系。促進衍生產品創新,探索包括碳遠期、碳期權、
碳債券、碳保險等產品,逐步擴大
碳交易市場的規模,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碳定價中心。
三是做綠色實體經濟的服務者。聚焦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體系建設和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等領域,積極探索生態綠色領域跨區域創新投融資模式,優化金融服務方案,提升綠色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和可持續性。加強與化工、鋼鐵、紡織、光伏、能源等產業的產融協同,服務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協助新型綠色產業風險管理。
四是做綠色信息共享的引領者。加強金融、環保、稅務、信用、監管等領域的合作,不斷強化綠色信息披露和數據共享,探索擴大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的應用范圍。加強
碳排放數據的收集、整理和標識,提升
碳排放數據的全面性與準確性。加強與國內外綠色金融發展組織和金融機構的交流合作,形成一批好的做法和范例,做好宣傳與推廣。
五是做鄉村振興發展的保障者。努力探索綠色金融賦能社會治理的路徑和方法,加強鄉村實地考察和調研,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鄉村地區的金融需求,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不斷完善“保險+期貨”的模式,形成覆蓋農業生產、銷售、加工、貿易的全產業鏈服務。加強和各級政府的協同合作,發揮綠色金融的功能和優勢,引“資”匯“智”,培育新型農業、綠色農業等領域的金融業務,為農業產業提供更加便捷和可持續的金融支持。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