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pr3nx"></address><address id="pr3nx"></address>

    <noframes id="pr3nx">

      <address id="pr3nx"><address id="pr3nx"><listing id="pr3nx"></listing></address></address>

      <form id="pr3nx"><th id="pr3nx"><th id="pr3nx"></th></th></form>

      李毅中:應將汽車企業納入碳交易市場,也應允許CCER進場交易

      文章來源:環境生態網碳交易網2023-04-04 12:19

      在近日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出席并演講。
       
      李毅中強調,要密切綠色能源與新能源汽車融合發展。第一是要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加大“西電東送’。數據顯示,非化石能源在總能耗中占比2020年15.9%,2022年約17.5%,預測2025年達20%,2030年25%。李毅中建議一是加快特高壓輸電建設。二是水、光、風、核等裝機容量已占48%,發電量占33.4%;仍需積極有序、分門別類持續發展。
       
      第二是要持續加強智能電網和靈活電源建設,保障供電安全穩定高效。李毅中建議,推動“儲能+新能源”模式,“源、網、荷、儲”相協調。目前我國儲能裝機容量有5400萬千瓦,其中電化學870萬千瓦。特別是對相關煤電機組進行靈活性改造,具備30-100%功率調節性能。他還建議,應建設必要的分布式綠色電網。實現“風、光、儲、輸”一體化,盡量減少棄風、棄光、棄水。比如,國家電網建成了張北柔性直流電網,集中了張家口地區140億千瓦時/年的風、光電能,為冬奧會專供綠電。
       
      在電動汽車需求側,要提高動力電池能量密度,創新鈉電池、固態電池等新品種;加快充電樁建設。同時通過智能有序充電、車網互動 (V2G)、更換電池、退役電池儲能等方式緩解電網的壓力。
       
      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應逐步納入電網實現智能充放電是努力方向,尚需攻關的技術難題。他預測,2035年電動汽車日內靈活性調節能力將近120億千瓦時。
       
      第三是深化電價改革,加快推進碳交易市場建設。李毅中強調,電價是敏感的市場要素,要積極穩妥推進市場化改革。
       
      他指出,應兼顧發電、電網、用電各方利益充分考慮各類電力的成本差異。分階段推進跨區跨省輸電價格改革,降低交易價格壁壘。完善峰谷分時電價政策,適度拉大峰谷價差。通過價格信號引導儲能、虛擬電廠等新興主體發揮調節作用。
       
      “電網應該有合理的收益,電網也不能賠錢,對用戶來說,要求合理的電價,所以電價和各方利益密切相關,要穩步地加快推進電價的市場化改革”,他說。
       
      李毅中還建議培育壯大碳交易市場,使更多用能企業進入。李毅中說,我國碳交易市場經過多年試點于2021年7月正式開通,開局還不錯,但目前只有電力行業的大中型企業可以入市,應該可以壯大,使更多的用能企業、包括汽車企業進入碳交易市場。
       
      他指出,除了支撐碳配額交易以外,還要創造條件開通自愿交易,主動多用綠電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或者采取措施增加森林碳匯,這方面屬于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應當允許進場交易,將控排企業可以購買用于抵消自身的碳排放量,同時自愿減排企業也獲得了收益。
       
      有機構測算,203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可能增加到4.5億輛,其中新能源汽車1億輛。“道路交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控制不超過10億噸,現在是8億噸,達峰以后下降。電動車逐漸替代燃油車是大方向”,李毅中強調,不必過分擔心新能源汽車的產能過剩,關鍵是抓好產品結構和質量品牌的優化,主要依靠優勝劣汰的市場法則去調控,“苗圩部長也有這么一個觀點,我很贊成”。
       
      李毅中認為,減排減碳還要關注的外部管理,比如能源、交通、有色、鋼鐵、石化等行業,解決整個產業鏈、供應鏈上的痛點和難點。“我希望汽車行業的同事們不僅要關注自身的數字化、綠色化,也要關心上述行業的改革轉型,我們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凇?/span>【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