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報告中的長期減排路徑
2022年4月IPCC發布的第六次評估報告(AR6)中的第三章長期減排路徑,展示了到2100年達到不同溫升水平下全球和區域溫室氣體排放路徑。由于2015年通過的《巴黎協定》里面設定了目標,“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內,并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之內,同時認識到這將大大減少氣候變化的風險和影響”,因而第六次評估報告的長期轉型路徑更加注重評估針對《巴黎協定》目標下的排放情景和政策路徑。
長期排放路徑一般是指到2100年的排放路徑。由于氣候變化進程的長期性,自IPCC第一次評估報告起,就對長期排放情景進行評估,其中第一和第二次評估報告主要針對沒有考慮減排對策的情景進行評估,第三次評估報告納入了減排情景,推動全球進入減排的討論進程。第四次評估報告評估了減排情景,但是對于到2100年實現2℃溫升的情景評估不足,導致2009年哥本哈根期望的針對2℃溫升目標下減排目標的設置沒有實現。第五次評估報告(AR5)的重點就是2℃溫升下的減排情景的評估,以支持2015年的《巴黎協定》中溫升目標的提出。2015年的《巴黎協定》中又提出了1.5℃溫升目標,因而2017年IPCC又開始了1.5℃溫升特別報告(SR1.5)的編寫,于2018年10月發表。
長期減排路徑是展示社會發展進程中實現不同目標的路徑中的主要特征,排放情景是支持排放路徑的方法手段。
AR6是在SR1.5之后啟動的,因而AR6第三工作組報告的重點就是針對《巴黎協定》目標下的排放路徑的政策評估。與AR5和SR1.5相比,AR6對于針對《巴黎協定》目標下的排放情景的評估從情景數量和覆蓋面方面都有提升,使得實現《巴黎協定》目標的路徑的展現更加清晰。
排放情景的評估在歷次IPCC評估報告中都扮演重要角色,評估結果直接影響了全球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從1992年的第一次評估報告,到第六次評估報告,全球減排的推進都取決于排放情景的評估結果。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